一年数学下《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一定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是100以内数的写作和读作。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探究以及归纳能力。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摆圆片写数的活动中发现100以内的数的特点。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发现100以内数的规律并能用口头语言表述数的特点。教具、学具:数位表,探究题单,圆片7个。学情分析: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作和写作,能正确地进行读数和写数,所以计数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手里的圆片在计数器上摆一摆,并把摆出的两位数进行有序的记录。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在计数器上摆数,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摆一摆,记一记,想一想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设计:一、谈话激趣、复习铺垫师:今天呀,我们教室里来了好多老师,他们呀,想认识我们班表现最好,最聪明,最爱动脑筋的孩子,你愿意让老师们认识你吗?生:愿意。1.教师提问。(1)数位表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2)师:如果老师拿出一个圆片放在个位上,这个圆片表示多少?生:表示“1”。师:怎么样能把1变大呢?谁有办法?这时这个圆片表示多少?生:把圆片放在十位,此时表示的数是“10”。师:还能变得更大吗?怎样变?这时这个圆片表示多少呢?生:把圆片放在百位,此时表示的数是“100”。师:看来这数位表真是神奇,同一个圆片,放在它上面不同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数。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数位表和圆片来做一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大屏幕上的课题,你认识这几个字吗?生1:摆一摆,想一想生2:摆一摆,想一想生:3:摆一摆,想一想全体:摆一摆,想一想二、探究新知1.尝试解决,交流摆法如果老师这里有2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不同的数呢?老师提醒一点,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学过100以内的数,所以我们在数位表上只摆一位数和两位数,听清楚了吗?谁会摆?谁愿意到前面来摆?来摆的同学要说清楚,你把圆片放到哪个数位上,这个数是多少?(学生边摆边说)生1: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就是2。生2:我把2个圆片都放在十位上,个位上没有,就是20。生3:我把1个圆片放在十位上,1个放在个位上,就是11。板书:2个圆片。20,11,2。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2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是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是20呢?生4:因为摆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所以是2,而摆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所以是20。师:你讲的真好!大家给他鼓鼓掌。如果有3个圆片,又可以摆出哪些数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数位表和3个圆片,自己亲手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出哪些数。(学生摆,教师巡视帮助。)生汇报:3个圆片,30,21,12,3。2.对比反思,总结方法用3个圆片可以摆出四个不同的数,但有的同学却只摆出了两个数或三个数,这说明他是有遗漏的。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我们大家在摆的时候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按一定有顺序)。(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两种有序摆法)3.深入研究,发现规律(1)下面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手指着板书)再摆一次,先别动,听清要求:用4个圆片摆数,注意边摆边写,按一定顺序,争取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咱们四人分一组,共同研究讨论4个圆片都能摆出哪几个数?每一小组老师发了探究方案表,3个同学在数位表上摆圆片,小组长在表上作记录。汇报:你们组摆出了哪几个数?40,31,22,13。(教师请多组学生上来边摆边说,锻炼孩子们的动嘴,动手,动脑能力!)(2)用5个圆片呢?用6个呢?4.熟用规律,解决问题如果用7个圆片摆,可以摆出几个数呢?分别是什么呢?别动,不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