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教学设计选题名称本校初中生近视情况调查授课对象初二级学生课时1课时选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1、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根据调查目的,让学生确定样本容量和抽样的方法,体会抽样的必要性)2、统计图表(对收集的原始数据数据进行整理,画出统计图表,使数据的信息更清晰直观)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通过计算这些数据,分析数据,估计初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分小组在课前完成数据的收集活动二问题:1、根据你们收集到的数据,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2、用什么方式能阅读相关素材,学生分组完成以下活动:1、明确课题、目的;2、确定收集数据的方式;3、确定抽样方式及样本容量;4、完成数据收集。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正确实施调查。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样本数据。教师关注学生:(1)各小组分工合作情况;(2)收集的数据是否准确;(3)学生动手制表能力,并及时给与指导。1更清晰的反映本校初二学生的近视情况?用什么方式作进一步整理更好?活动三问题:1描述数据有哪些统计图形?各有什么特点?2如何选取恰当的方法描述已整理的数据?活动四问题:1、由原始数据或统计图表计算出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分别是多少?2、从这些统计量中你能得到什么教师展示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多种描述数据的方式,并巡视指导学生画图,展示好的图形,供学生参考。教师关注学生:(1)描述数据方式是否恰当;(2)画图是否规范、准确。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各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并展示计算结果。教师关注学生运用公式是否正确,结果是否准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教师倾听学生发言,尽可能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关注学生由不同统计量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派代表发言。教师倾听学生发言,给予积极的鼓励,并适当启发,提示。教师关注:(1)学生得出结论是否有依据,建议是否合理;(2)各小组是否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2结论?活动五问题:通过这次调查和对数据的分析研究,你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合理化建议?活动六问题: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经历了统计活动中的那几个环节?每个环节你学到了什么?2、通过这次对近视情况的调查,你受到什么启示?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教师关注学生:(1)能否将统计的几个关键环节讲清楚;(2)能否将本次活动的目的总结出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调查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