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1、说教学内容《长方体的体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长方体二》第三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2、说教材的地位作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3、说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我安排了一课时完成本节课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观察、操作、探索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为:能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其次,他们正处于好提问,爱动手的年纪,大量的动手操作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三、说教法、学法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能力的学科,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用体积单位正方体组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四、说教学流程考虑到五年三班的学情,我的教学过程如下:(教具: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多媒体课件)1、复习导入(3分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引出新知识,怎么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书写板书,《长方体的体积》。2、学习新课(25分钟)(1)、猜一猜、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有关系来提出问题,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观看多媒体课件,对比四个长方体,通过长方体体积的变化,分析出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都有关系。)(2)、填一填、动手操作,用12个小正方体(棱长1cm)摆出四种不同长方体的形式,来填写表格,记录它们的长宽高,通过数据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和小正方体有什么关系?(3)看一看、观察多媒体中的长方体,思考图中长方体长、宽、高的数据,除了表示长方体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4)做一做、按要求摆出长方体,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题中的数据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得出长方体体积是长、宽、高的乘积。书写板书,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V=abh。(5)练一练、两道练习题,一是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应用,二是在实际生活中如何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6)想一想、观看多媒体中由长方体改变之后得到的图形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变成了正方体,通过长方体体积公式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书写板书,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aa,V=a3。强调a3读作a的立方。(7)试一试、学生黑板板演三道练习题,即考核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又能通过观察阴影部分,归纳出底面积的意义,以底面积的公式推导出长方体的公式的第二种方式,书写板书,长方体体积=底面积x高,V=sh。思考,换一个底面,利用得出的公式再计算这三个图形的体积,看看是否有变化,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检查等良好习惯。3、随堂作业(6分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设置了两道练习题。4、课堂小结(4分钟)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aa,V=a3。长方体体积=底面积x高,V=sh5、课后作业(2分钟)数学书课后练一练五、说板书设计引入课题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出公式时板书:长方体体积=长x宽x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V=aaa,V=a3。长方体体积=底面积x高,V=sh板书以文字的形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