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地位变化的原因熊国荣一.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以前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l.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如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促进了科技的进步。2.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如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造船业的进步和指南针用于航海等。3.各民族的联系和交流。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如《齐民要术》就是民族融合下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产物。4.教育和科举的发展。教育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中国古代的教育特别是以唐朝为代表的算学、医学等专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5.对外开放的政策。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吸收了外来先进文化,促进了本国科技发展。如唐朝时,东罗马、天竺的医术传入我国。6.民族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7.欧洲发展相对缓慢。在中国古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中世纪的欧洲却一蹶不振,进人昏睡状态。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中国古代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二.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1.腐朽的封建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它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缺乏市场与资本条件,从而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使中国的科技发展缺少物质基础和动力。2.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既使中国失去了外贸主动权,同时也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文化专制制度。明代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思想,使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失去客观条件。4.不良的社会风气。整个社会充斥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古代学子读书不是为了创造新文化、新技术,而是为了参加科举,“学而优则仕”,没有对社会产生实用价值。5.西方迅速发展。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科技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