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某些历史学家认为,1950年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仅仅是因为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而且也包含苏联方面的因素,即争取苏联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支持。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B)A.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交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D.赢得战争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材料中的时间限定是“1950年”。A项发生在1949年,B项发生在1950年,C项发生在1953年,D项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均可排除。答案为B项。2.(2016·上海师大附中调研)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中指出:从中美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看,与其说是中共领导人宣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赶跑了美国,不如说是美国反共的全球战略和敌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使中国在外交上“一边倒”。下列各项对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评述,符合史实的是(C)A.“一边倒”完全是美国扼制新中国的产物B.表明中国在外交问题上完全按意识形态划线C.“一边倒”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D.使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状态【解析】A项错误,“一边倒”的提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项说法太绝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3.1949年2月初,毛泽东在同苏联领导人米高扬谈话时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做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C)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和发展和平力量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为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D.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中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主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发展外交关系。A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B项与题干无关,D项反映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4.戴高乐认为:“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D)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说明不能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和标准,据此可以判定应该符合D。A、B、C三项都是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故排除。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C)A.号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了外交新局面【解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排除A项;菲律宾没有参加日内瓦会议,排除B项;打开外交新局面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事,排除D项。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在万隆会议上菲律宾和中国从敌人变成朋友,故答案为C。6.(2017·临川一中模拟)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说道:我相信,我们的会议一定能够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并对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合作,对于维护亚非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万隆会议的贡献的是(B)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确立了中国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C.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D.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C、D三项都是万隆会议的贡献;B项说法错误,万隆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不是确立了其“在亚非地区的领导地位”。故选B项。7.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