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2)19世纪70年代,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发展(1)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2)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3)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4)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3.繁荣(1)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2)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误区警示]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业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起步: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成熟: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辉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响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误区警示]《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2.发展:90年代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高度互动,双向传授。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误区警示]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同时出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主题一报刊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与特点(1)原因①内因: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②外因: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2)特点: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反映时代的主题;种类不断增多,内容不断丰富,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等。2.报刊的功能和影响(1)功能: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2)影响①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②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材料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1)据材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答案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答案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国报刊在列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