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戊戌维新运动1.下面诗歌中提到的“现代化”运动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维新运动D.义和团运动2.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而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竟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洋务运动失败B.民族矛盾尖锐C.守旧势力强大D.民众盲目排外知识点二义和团运动3.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4.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以华制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坚决抵抗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知识点三、四八国联军侵华和民族危机的加深5.1900年,英、美、俄、日等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A.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B.日本侵略中国刺激列强C.清政府的腐败、妥协D.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6.1900年,慈禧太后出逃西安,侵略者们占领北京后实行分区管制,如内城北边归日本管辖,西北归英美管辖,东边归沙俄管辖。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1.康有为在《物质救国论》中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这反映出康有为思想的特点是()A.借儒家思想宣传西方政治学说B.借西方政治学说弘扬传统文化C.对儒家思想全盘肯定D.对西方政治学说全盘肯定2.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梁启超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应该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3.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所评论的事件()A.主要波及中国南方B.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具有强烈的爱国性D.导致清朝统治集团的瓦解4.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已经极度激化B.近代中国的主权已经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5.有学者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6.下图是20世纪初西方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A.迫使清政府大量割地赔款B.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激发了义和团运动广泛兴起D.客观上促进了民主革命发展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谋国是。(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年轻国君与“秀才”共谋国是指的是什么事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