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①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伯兰特·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1920年至1921年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50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这篇文章是作者为他的自传写的前言。②[遏(è)制]制止;控制。③[战栗]战抖,也写作“颤栗”。返回课文“我为什么活着”是一个很古老的哲学命题。人生的三大问题,即㈠我是谁,从哪里来?㈡我为什么活着?㈢我将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而活着》(又译为《我的人生追求》),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前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其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博爱精神熠熠生辉,令人肃然起敬。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在宗教、教育、社会学、伦理学方面都有极大建树。感悟品读探究积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活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如阵阵巨风”,照应前文的“强烈”,说明“这些感情”以其强大动力支持着我的整个人生,即使“动荡不定”,遇到“深沉痛苦”,也不会改变。开门见山地回答“我为什么而活着”。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与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体验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与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这正是我透过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渴望爱情爱情带来狂喜爱情摆脱孤独爱的结合见到天堂的缩影我曾以同样的感情追求知识,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作者追求知识的具体内涵?追求知识了解人类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何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人类自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追求知识•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很痛苦。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