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伟大的悲剧》的作者是茨威格。本文是一篇传记文,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舒昌善译。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文章简介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建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在皮尔里成功到达北极点之后,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0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南极研究南极探险史的科学家指出阿蒙森的胜利和斯科特的失败并非在于两者的计划周密与否而在于前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制订计划后者则凭推理设想来制订计划。阿蒙森断定人的体力和西伯利亚矮种马都无法抗御南极的严寒惟有北极的爱斯基摩狗才能在极圈拉着雪橇前进于是他用了20条膘肥体壮的狗胜利完成了去南极点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则主要用西伯利亚矮种马和少量的爱斯基摩狗结果狗跑掉了矮种马冻死使这支队伍过早地接受了严峻的挑战──在以后的时间里他们只能靠人拉雪橇前进。这样前进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灭顶之灾也就成为必然了。但作者茨威格却对这些科学问题忽略不计而是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因原作篇幅过长选作课文时删去了前面写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准备和出发去南极的部分而主要保留了他们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全文的主旨、斯科特的精神、精彩的语句大多集中在这一部分。作者简介茨威格茨威格(1880-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南极简介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大陆,冬季极端气温很少高于-40℃或-65℃,现在世界上最低的气温记录是-88.3℃,它便是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