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遥”“应”“解”“一道”等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感目标:根据诗句想象两个小孩的可爱形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童年的生活是幸福快乐的,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课内课外阅读了一些古诗,描写童年生活乐趣的诗句谁能说一说?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板书课题:《池上》)2、读题解题。齐读诗题,并说题目的含义。(池塘上发生的事)3、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诗作、诗风。(2)教师梳理,补充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热爱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人。二、自主读诗,以读悟意。1、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2、自主读诗,读通读顺。(1)自由读诗,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多种方式读诗,生生交流评价,把诗句读准读通读顺。(相机正音:撑、艇、踪、萍;指导“艇”“萍”的写法)3、由疑而入,感悟诗意。(再读诗,边读边把文中难理解的字、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讨论、研究。)(1)学生带着疑问,再读诗句,利用各种资源试着释疑。(2)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词语的意思,如:艇、浮萍、踪迹、不解等;交流诗句的意思。)三、感悟诗情,品赏画意。(一)研读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再次读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用自己的话描述。)2、提问:假如你是诗中的小娃,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3、想象画面,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有韵味的诵读前两行诗。(二)品读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1、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2、通过读诗,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顽皮等。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三)品析词语。诗意大致了解了,那我们回过头看看全文,请大家默读课文,作者在诗中运用哪些动词,同学们圈一圈。1、说出这些动词在文中的意思,可以用换词、解词、做动作等形式理解。2、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个词,好在哪里。体会作者用词之妙。3、再次品读这首诗,加深理解四、由情导读,由读成诵。1、哦!原来荷花池上发生的是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呀!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2、此时白居易自己来读这首诗,我想他会这样读!(师范读。)3、谁想当白居易来吟诵这首诗?(指名读诗。)4、播放多媒体课件,师生一起来给画面和音乐配出朗诵。5、全班背诵古诗。五、练习巩固,课外拓展。1、默写古诗。2、练习把这首诗写成一个小故事。(可以随意想象,加上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第二课时一、激发兴趣,释题导入。课件出示本文的图画。问:图上画的什么内容?(一个小孩在钓鱼)指着图告诉大家钓鱼的丝线长长的垂到河里,所以“钓鱼”也叫“垂钓”。板书“垂钓”,学习“垂、钓”二字。是谁在“垂钓”呢?板书:小儿。齐读课题。你们钓过鱼吗?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吗?钓鱼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古诗就是一首写的和你们一般大的小朋友钓鱼的事情。简要介绍胡令能。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2、师领读古诗。三、再读古诗,自主识字。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2、画出生字,小组自学生字,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从字的音、形、义方面来说,会组词的要组词,如果能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就更好。)四、朗读古诗,随文识字,体会诗意。1、相信大家扫除了生字障碍以后,古诗一定会读得更加流利。指生朗读古诗,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师板书诗的停顿之处。2、你知道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是哪行诗句的意思?组织小组交流。可以借助书中的词语注释。3、汇报自学成果。(1)谁愿意说说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哪个词是写他头发乱蓬蓬的?(蓬头)学习“蓬”字,说说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