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高三年地理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地理必修Ⅰ、必修Ⅱ。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5.……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水足迹是指生产商品与服务所耗费的水资源数量,其中本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内部水足迹,他国生产给本国消费的部分为外部水足迹。下表示意Y国1999年的可更新水资源和水足迹情况。完成1—2题。可更新水资源(109m3/年)内部水足迹(109m3/年)外部水足迹(109m3/年)1.72.26.41.根据表l资料可知Y国A.水资源总量丰富B.属于发展中国家C.水资源严重匮乏D.水资源利用率低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少内部水足迹的是①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②进口水密集型产品③出口水密集型产品④修建大型水利工程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夏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完成3—5题。3.下列四地中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4.导致该区域西部冬、夏季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高度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海拔高度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四地中最适合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是A.①B.②C.③D.④1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6~7题。6.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C.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7.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3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右表是亚欧大陆40°N〜50°N四地气温距平值和降水距平值(距平值是该地气温、降水与同纬度气温、降水平均值之差),据表回答8〜9题。8.关于四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主要受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B.②地受季风影响,冬冷夏热,气候大陆性强C.③地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气温年较差大D.④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9.导致①地所属气候类型,在亚欧大陆的分布面积大于北美大陆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分布、地形B.海陆位置C.地形、洋流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右图回答下面10-11题。10.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PB.QC.MD.N11.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12~13题。212.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13.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产业结构B.交通状况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下表是中国各省、直辖市(台湾除外)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预测表。据表回答14-15题。1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越发达,“人口零增长”实现得越早B.“人口零增长”实现得快慢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C.“人口零增长”只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人口零增长”实现时,各地区人口将不再发生变化15.对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