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太天真,现实很骨感,目前需要更努力——《我要做好孩子》整本书阅读推荐课课后反思就本次课堂表现而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的表现而言,我自己看来都是差强人意的,是比较糟糕的。甚至上完之后,头脑中还会不时浮现出“不如第一次磨课的效果好”的想法。对此,我的课后反思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梳理:一、教师个人方面1.初出茅庐的新学小生欠缺诲人不倦的心境我进入教育系统虽然这已是第四年,但与其他一些同事相比依旧还是一位初出茅庐的新学小生,凸显出有时候的我看问题过于“咸”而不够淡,使得自己伤痕累累。说实话,对于目前的5.4班,我可以说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很多时候我也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但效果确乎不甚明显。试想:即使是再有耐心的老师也会在经历学生的三番两次心动却没有行动的“彻底背叛”、循环往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所谓”态度之后,你还会时时刻刻地一如既往地对他们成倍的“全心全意”吗?实话实说,我是做不到的。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就此放弃他们,自己就浑浑噩噩地过着“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而是我也需要有一个缓冲期,当然不需要太久,但至少半小时是需要的。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告诫自己的就是:耐心等待就会见到阳光冲出阴霾的那一刻,换位思考就会得到学生体谅老师的那颗心。但似乎是我的“修炼”还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关注形式上的“兴趣”了?在这堂课上的表现并不是那么的完美,当然也不是自己最初的预料,诲人不倦是我一直都在追寻的目标。2.朝气蓬勃的年龄缺乏热血沸腾的激情二十几岁的年龄正是朝气勃发、英姿飒爽的年代,正是满腔抱负、热血沸腾的时代。在上课伊始,我自认为自己的表现还是将就的,但在孩子们一次次的“不配合”、一双双“无辜眼神”的凝视下,我的激情渐渐消失殆尽。在课堂上,我注意到说话的语气语调,时刻提醒自己:抑扬顿挫会让孩子集中注意力。但后面抑扬顿挫的声调让别的老师听出了“生气”“发火”的感觉,我猜想:或许还有老师会认为当时的我已经情绪失控了吧!不管怎样,这些就是我应该、也是值得我和我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说实话,当时在课堂上,我心里是有一点不高兴,但还没有到在公开课上、在诸位领导面前失态发火的地步,我只是想以高声调来提醒孩子们赶快进入课堂,认真上课罢了。3.对学生推诚相见竟犹入万古深渊虽然很早在尚未接到这个班之前就早已知晓他们的“底细”,不说了如指掌,却能拍着胸脯说“比较了解”。这次的课堂上,仔细查看孩子的预习单,了解孩子平时表现和能力的人,用点心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预习根本就不到位,严重的还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预习,连课文的自然段落都没有标注好,更别谈及其他的关于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学习任务了。一步步进入课堂,一点点揭开他们竭力隐藏的伤疤,最终一览无遗的我犹入万古深渊之中,冷是我唯一的知觉。这堂课原本是想向大家推荐一本儿童读物——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同时带自己班里的孩子到录播室上一节公开课激励一下孩子“变好”的想法。但事实往往都不按照你定的原计划进行,情节不按剧本走,意外总是突然降临,让你无处可逃、无路可走。说实话,有时候我们就是想法太单纯了。有些时候我并不想刻意为难我的学生们,同样我也不想对我的学生们冷嘲热讽,更不想随意地侮辱我的学生们,最不想的就是将我的学生们当成是囚犯一样监禁在座位上,一刻也不得动弹。我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师生关系已成事实,无法改变,那我就会对我的学生们负责到底,不惜代价地竭尽所能地去相信他们并帮助他们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即使他们觉得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毫无威严,即使他们有时候不理解老师现在这样做是为什么而满腔抱怨,即使他们对老师的付出与努力视若无睹,甚至在背后冷笑老师只是在单方面的自我地固执地制定一系列规矩和计划,我依然坚持对我的学生们推心置腹,倾心相待。4.不能将学生不好的表现完全置若罔闻自己明明知道5.4班的孩子早已成为了一批批脱缰的野马,他们又怎会如此乖巧、温顺地对老师的话语言听计从。即使把预习当成家庭作业,即使老师自己花一节课的时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