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应用角度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情境中掌握两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教学重点利用现实生活情境,形成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和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模型。教学难点构建两级运算顺序模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老人节前夕,小明和爸爸妈妈陪爷爷奶奶去公园游玩,现在有这样一组信息(师出示情境图:成人票40元,儿童票半价,家庭套票(2个成人和1个儿童)85元。)二、探究新知,概括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解决问题中感知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1)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师: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你把它记录下来。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师:把你获得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生在组内交流。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成人票40元,儿童票半价,家庭套票85元,包括2个成人和1个儿童。生2:一共有5个人,4个大人和1个儿童。师:小明请大家帮忙算算有几种不同的购票方案?你会做吗?请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比一比看谁想出的方法最多。(2)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计算,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么意外收获?学生合作研讨,预设学生思路及列式:①套票+2个成人40×2+8585+40×2②4个成人+1个儿童40×4+40÷240×5-40÷240×5-40÷2【设计意图:出示学生喜闻乐见的购票游园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也不是空白,学生通过分析题目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间的数量关系,在小组内提出了不同的购票方案,引出不同的综合算式进行解答,初步感知运算顺序。】(3)订正分析学生根据不同思路说明列式依据及计算过程:(插入算式)①第一种思路生1:40×2+85生2:85+40×2=80+85=85+80=165=165请板书的同学说一说列式依据。生1:买门票花的钱由两部分组成,就是2张成人票和一组家庭套票的钱,所以列成40×2+85。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用一组套票的钱加2张成人票的钱,列出算式85+40×2。师:那你们是怎么算得呢?能不能指着你的计算过程说一说?生1:我先算的40×2求出2张成人票多少钱,再加上85也就是一组套票的价钱,就求出5个人一共多少钱。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生2:我也是先算的40×2求出2张成人票多少钱,再用一组套票的价钱和它相加,求出5个人一共多少钱。我也是先算的乘法再算加法。师:先算加法行不行?生:不行。因为乘法算式表示的是2张成人票的价钱,要是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没有意义。师:虽然这两个同学的算式中,把40×2和85的位置交换了,但计算时都是先求的2张成人票的价格也就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②第二种思路生3:40×4+40÷2生4:40×4+40÷2=160+40÷2=160+20=160+20=180(元)=180(元)生3:我是这样想的,买了4张成人票1张儿童票,算式是40×4+40÷2,计算时(指着算式)我先算的4张成人票的价格,再算1张儿童票的价格,最后求出5个人一共需要多少钱。生4: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计算时把4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的价格同时算出来,然后把它们相加就得到5个人一共要花多少钱。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吗?生5:第二种方法不对。应该一步步进行计算,先算4张大人票,再算1张儿童票,最后再相加。生6:同时算也可以。因为40×4和40÷2分别求的是4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的,要求一共需要多少钱,可以把这两步同时计算。师:对,生4的计算过程,大家有了不同意见。此时教师要求大家再小组内议论一下,生4的计算顺序到底行不行,要说明理由。生又一次合作探究。生4:我认为我的做法对。因为40×4和40÷2求的都是两个部分数,把它的同时算出来在相加完全合理。生6:大家看算式,40×4+40÷2乘除是同一级运算吗,把它们同时算出来,不更简便吗?生7:这样少了一步,更能体现出它先算的两个部分数,也就是先算的乘除。我认为这种算法好。师:看来现在大家都同意生4的算法了。那就是先算的乘法和除法,怎么算的?一个词形容一下。生:同时。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