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lyScienceStandardsSession2ReadingsforS2WashingtonStateEarlyLearningandDevelopmentBenchmarks(200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NationalScienceEducationStandards(1996)NextGenerationScienceStandards(2013)MassachusettsScienceandTechnology/EngineeringStandards:Pre-K-8(2013)教育的标准化运动与科学标准早期教育领域:学习与发展标准科学教育领域:科学教育标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科学学习观(儿童怎样科学学习)知识观和知识价值观(给儿童什么样的知识)新标准(NGSS)研制的背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儿童如何学习科学的研究进展对儿童科学学习的新认识儿童进入学校时,已经有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儿童的能力是成熟、经验及教学的复合体。所谓发展适宜性不是一个简单的年龄概念,而是建立在他们先前的学习机会基础上的。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在科学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种族、语言、文化、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儿童的知识和经验。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来学习。各种教学方法对于儿童科学能力的全面发展都是必须的。Duschl,R.A.,H.A.Schweingruber,etal.(2007).TakingSciencetoSchool:LearningAndTeachingScienceinGradesK-8,NationalAcademyPress.7NGSS的三个维度内容横向交叉实践新标准的变化1:精选核心概念一英里宽、一英寸深,还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知识的广度vs深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LS1:从分子到有机体:结构与过程LS2: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能量和动力LS3:遗传:特质的遗传和变异LS4:生物进化:统一性和多样性PS1:物质及其相互作用PS2:运动和静止:力和相互作用PS3:能量PS4:波及其在信息传播技术中的应用地球与空间科学工程与技术ESS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ESS2:地球系统ESS3:地球和人类活动ETS1:工程设计ETS2:工程、技术、科学和社会的联系9学科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选择标准具有学科的意义:具有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的重要性,或者是本学科中组织相关知识的关键概念具有解释力:能解释许多现象具有生成性:能为理解和探究更复杂的概念和解决问题提供关键的工具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能从幼儿园贯穿到高中并螺旋上升(学习进阶)新标准的变化2:增加跨学科概念跨学科概念不是额外的学习内容,而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理解世界的有组织的框架,帮助学生在跨学科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模式因果:机制和解释比例尺,比例和数量系统和系统模型能量和物质:流动,循环与守恒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和变化12横向(跨学科)概念新标准的变化3:强调科学与工程实践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从探究到实践提出(科学)问题和界定(工程)问题开发和使用模型计划和执行调查分析和解释数据使用数学和计算思维形成(科学)解释和设计(工程)解决方案投入有证据的论证获取,评价和交流信息14科学和工程实践实践和探究的区别•实践以探究为基础,更延伸到用得到的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从“科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场所”转向“科学课堂是学生探索,检验和运用科学概念来解释现象如何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的场所”。对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关于学习内容“大概念”(bigidea)的教学是否可行?儿童学习的科学知识,是我们给予的“终极答案”,还是他们自己的“学习进阶”(learningprogression)?文化上的优势与挑战何在?关于科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科学探究到科学实践,突出了科学的实践本质,要让儿童在“实践”中学科学,在真正的生活中解决真正的问题。文化上的优势与挑战何在?关于教学方法:更新对于“探究”的理解探究不仅仅是动手,其本质是动脑。语言和社会性互动在幼儿探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Dialogicinquiry/Argumentasinquiry)引申议题:教学方法的文化适宜性----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