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由于接触了某种物质而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坏死。定义病因1原发性刺激物:直接刺激作用,如:强酸、强碱所致的皮炎。特点:1.任何人均可发病。2.无一定潜伏期。3.皮损局限,界清。4.皮损易消退。2变态反应物:仅使少数过敏体质者发病致敏物:动物(皮、毛、羽、毒素)、植物(漆树、荨麻、除虫菊)、化学性(镍、铬、外用药、化妆品、农药、化纤制品、洗涤剂等)。特点:1.有一定潜伏期。2.皮损可泛发,可对称分布。3.易反复发作。4.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发病机制:为IV型变态反应。临床表现:急性接触性皮炎1接触史:有接触外因史。2潜伏期:原发性刺激物引起的常在数分—数小时内发病。变态反应物引起的:多在初次接触4日后,再接触后24h~48h内发病。3皮损特点:起病急,在接触部位发生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以至坏死、溃疡。4自觉症状:灼痒或灼痛。5转归:去除病因,对症处理,1-2W内痊愈,留暂时性色沉。亚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皮炎:多由病因不及时发现,交叉过敏、多价过敏,治疗不当,反复发作所致或长期反复接触发病。特点: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或局部呈慢性改变,增生肥厚或苔藓样变。特殊类型:1尿布皮炎:多见于婴儿,好发部位:会阴、臀部、腹股沟、腹部。皮损为大片潮红斑片、斑丘疹、丘疹,境界清。2漆性皮炎:多见于外露部位:手臂、面部为主,皮损为红斑,小丘疹、丘疱疹、水疱、大疱,瘙痒灼热。3化妆品皮炎:轻者:红斑、小丘疹、丘疱疹,局限性,重者泛发。诊断:病史+皮损特点+斑贴试验。诊断:病史+皮损特点+斑贴试验。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对症处理。全身用药:抗组胺药。局部处理:急性:红斑显著——炉甘石洗剂;渗液多——3%硼酸亚急性:少量渗液——糖皮质激素糊剂、氧化锌油。无渗液——糖皮质激素霜剂;感染——新霉素、莫匹罗星。慢性——软膏。避免再接触致敏原,防复发。护理措施:1.避免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质。2.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抓、烫、辛辣食物、酒类、易致敏药物等。3.间歇性冷湿敷,降低瘙痒、灼热感。4.分散病人对痒注意力,适量使用止痒外用药。5.注意皮肤清洁,防继发感染。6.提供心理支持。湿疹一种对称发生的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定义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过敏体质是本病的主要因素,与遗传有关,随年龄、环境而变,精神、内分泌、代谢、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灶等与本病有关。外因:食物、吸入物、生活环境、化妆品、肥皂等与本病有关。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表现:按发病过程和皮损表现分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急性湿疹:部位: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阴、肛周等处,可泛发全身。皮损特点:发病迅速,对称分布,为多形性:初为红斑基础上针头至绿豆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破后点状糜烂、渗出、结痂,易融合成片,中心较重,向周围扩延,外围又有散在的丘疹、水疱,境界不清。自觉症状:瘙痒,多剧痒。转归:易复发,可转为亚急性或慢性,继发感染可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全身不适。急性湿疹口决:一多二痒三对称,暴露多见界不清;渗出明显易复发,男女老少皆可生。亚急性湿疹:为红肿、渗出等急性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仅有少量丘疱疹、水疱及糜烂,瘙痒剧烈,可有轻度浸润。慢性湿疹: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转变而来,部位: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膝窝、外阴、肛门等处。皮损特点:为皮肤粗糙、浸润肥厚,部分苔藓样变,可有色素沉着或脱失,较局限,外周可有丘疹、水疱散在,多对称分布。自觉症状:瘙痒剧烈。转归:易复发,经久不愈。特殊类型:1手部湿疹:多发于指背、掌面;皮损角化明显,暗红斑,表面干燥、粗糙,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易皲裂;夏轻冬重,洗涤剂可加重。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妇女,好发于乳头、乳晕、乳房下,皮损为暗红斑,丘疹、丘疱疹、边界不清,可伴糜烂、渗出、皲裂,瘙痒明显。3外阴、阴囊、肛门湿疹:多奇痒,常因抓、烫引起红肿、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