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2.了解杜甫及写作石壕吏的背景。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中老妇人的语言,关注当时的社会现状。2.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黑暗朝廷的批判,培育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老妇人的语言,把握诗歌内容,关注当时的社会现状。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教学时数:一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繁盛时期,出现了两位伟大诗人。一位是诗仙李白,另一位是诗圣杜甫。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杜甫前期的两首诗,感受了杜甫博大的胸怀与凌云的壮志,今日我们学习他的现实主义诗中的代表作《石壕吏》。二.作者回顾:1.学生介绍:杜甫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著有《杜工部集》,他写了不少反映当时现实的诗篇,被称作诗史。2.老师补充:现实主义诗的特点是诗作与社会历史重大事件紧密相连,反映社会现实状况,杜甫所处的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转折点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中的代表作。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理解诗意1.小组长根据组内成员水平分解翻译理解任务2.组内成员分别对比自己任务查阅资料或工具书,理解诗意3.成员在组内沟通汇报,组长对成员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指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4.选取两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进行评比,优胜组得星一颗四.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注意体会情感,带上情绪,思考下列问题)小黑板出示:1、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用诗的形式记录了自己归家途中亲眼所见的一件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是谁?2、发生了什么事(用原文回答)?有吏夜捉人3、眼前所见的悲惨情形,诗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五.探究提升(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再进行全班沟通,回答问题最积极的小组得星一颗)1、一何怎么理解?苦该如何解释?(朗读这句话话,读出人物内心感受)“凄苦”,悲痛欲绝2、妇人无限凄苦的啼哭什么?她苦在哪?(请给这部分内容分层并进行概括)老年丧子之苦,贫困潦倒之苦,被迫服役之苦4、面对境遇如此悲惨的老妇人,官吏的表现呢?怒该怎么理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怒气冲冲的一呼(呵),差役的什么形象特点就呼之欲出了?“蛮横、冷酷、凶狠、粗暴”6、差役的.冷酷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1)“夜”“捉”人: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抵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2)致词”内容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老妇人的答话不是一口气说出来的,而是官吏一步步逼问出来的。(3)独与老翁别。尽管身世悲惨,命运不幸,但是老妇人还是被带走了六.激趣表演:(师生对答朗读,抱砖引玉。再找两个小组即兴表演,进行评比)试根据人物形象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妪: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七.主旨探究:7、一个老妇人能有多大本领呢,差役为什么还要抓走她?这反映了什么?8、文中哪里有所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战争伤亡惨重,兵荒马乱,家国破裂,民不聊生。(介绍背景: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敌人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渍。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