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歌唱教学现状及思考关键词:初中;歌唱教学;现状;有效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通过歌唱活动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和反思我们的歌唱教学,探索适合初中音乐教育的歌唱课堂教学模式,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一、初中歌唱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歌唱教学有了可喜的发展,诸多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推广和实施,更多的孩子体验到了歌唱的快乐。与此同时,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偏颇,导致歌唱课堂出现了一些问题。1.轻视甚至忽视歌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标所强调的重感受与体验的初中音乐教学确实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纯注重歌唱技能技巧训练的做法,使当前的音乐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但是很多地方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既然新教材不要求学生识谱,教材教参中也不提及发声训练,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再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和发生训练了。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后,最终还是看不懂乐谱,歌唱时不会调节气息,这显然不是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学想要的结果。2.在课堂上教师的范唱缺乏感染力,甚至用多媒体的范唱取代了教师的范唱当前,多媒体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小学的课堂上,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也不例外。一些音乐教师缺少舞台经验,不敢在学生面前放手表演。有的教师不再自己给学生示范演唱,而是用多媒体播放专业歌唱演员优美的歌声以进行示范。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欣赏到专业演员的优美旋律,但是学生之前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盲目去模仿与之有甚大差距的演员的演唱,长此以往,极易损伤喉咙。如,初中八年级音乐教材中的歌曲《青藏高原》,这首歌的演唱明亮有力。较少接受声乐训练的学生单纯地去模仿原唱,很容易将歌曲的高音部分变成声嘶力竭地喊唱。这样既唱不好这首歌,又很容易将喉咙喊伤。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中进行示范演唱,但他们的范唱往往只注重声音的技巧,缺乏体态语言的配合,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感染力较差。3.课堂形式花哨多样,实际收效不大传统音乐歌唱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侧重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和知识的专业化训练,抹杀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新课改后,教师将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诸多手段运用到了课堂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形式花样,气氛活跃。但是很多教师过于注重追求外在的形式,对歌唱教学中学生的声音控制、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要求不清,用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如乐器伴奏、歌词改编、歌曲表演等)来替代歌唱基本功的教学和训练,甚至没有识谱教学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学生既不认识曲谱,也没学会演唱技巧,歌唱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白声喊唱不统一,节奏不准确,合唱不和谐,演唱毫无美感。4.缺乏对初中生变声期的正确引导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各方面发生着很大变化,喉头声带也在急剧变化,其声音由清脆悦耳的童声向颇具成人特点的男女声转化。正处在变声器的初中生,很多时候不愿开口唱歌。而且变声期声带容易疲劳,不稳定,发声也不易控制。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些特点,更没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进行针对性地发声练习。导致学生要么沿袭小时候喊唱的习惯,要么模仿成人化的声音,对其声带健康和歌唱技艺的提高都无益处。二、提高初中歌唱教学实效性的措施1.音乐知识技能与歌唱活动实践相结合反思当前的歌唱教学,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歌唱教学要想成功,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来感知音乐,准确有感情地表现音乐,学习鉴赏和创造音乐。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歌唱教学的质量,我们应该把乐谱的教学和歌唱基本技能的训练融入各种丰富、生动和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体验合作等方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技能训练变得有趣起来。2.激情范唱,引发共鸣对于初中生来讲,他们喜欢哪一学科往往取决于教授该学科的教师。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亲切而具有感染力,最能给学生直观的听觉体验,既能引起学生喜爱所教歌曲,调动他们学习歌唱的积极主动性,又能帮助他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