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南宁市21中廉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页,看图1.8,北半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说明太阳辐射多少受“纬度”影响。那么,地面呢?★看图1.7,太阳辐射是促进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那么,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呢?▼今天,我们来揭秘与之相关的问题。打开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学法指导:首先,学会看书和读图的基本方法如何看书三步走:1、看每一节的标题,了解本节课的核心2、看副标题,了解本节课从几个角度阐释相关内容,各副标题之间的大致关系3、看每个副标题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回头再看副标题,看是否领会副标题所说内容。看图三步走:1、图下文字说明,明确是“什么图”2、若有图例则看图例(无则罢)3、根据图中各种符号和文字,提取相关信息教学目标(步步落实)(1)、理解三个概念: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并能落实在示意图上;(2)、通过示意图,掌握大气是如何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3)、通过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怎样的过程;(4)、通过示意图,掌握大气是如何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5)、应用原理,学以致用。2、重点: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并加以应用3、难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理解。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28-29页,完成如下问题1、理解三个概念: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并能落实在示意图上;2、大气是如何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3、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能量传递过程”;4、大气是如何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1)太阳辐射是怎样穿过大气层呢?(2)太阳辐射主要被大气吸收还是地面吸收?(3)使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还是地面?据示意图总结怎么削弱:吸收、云层反射、散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怎么保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地面。所以,吸收能力越强,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强能量的传递过程可以总结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1、材料:地面太阳辐射的多少与纬度有关,但并非唯一影响因素。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纬度相当,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据图和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①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二氧化碳含量少,水汽少,云量少;②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对太阳辐射削弱少(2)①四川盆地水汽多,二氧化碳含量多;②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对太阳辐射削弱多。总结:影响太阳辐射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什么?纬度、地势、天气2、青藏高原为什么地面昼夜温差大,四川盆地则较小?大气昼夜温差呢?青藏高原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夜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能量损失大,地面温度低。大气昼夜温差直接受地面影响,也大。四川盆地相反。总结:与昼夜温差的有关问题,看两个因素:总结:与昼夜温差的有关问题,看两个因素:①白天太阳辐射的强弱(考虑削弱作用);②夜晚考虑大气逆辐射弱的强弱。(补充:下垫面状况的影响)3、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为什么热量条件差?四川盆地呢?青藏高原虽然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能量损失多,热量条件差。四川盆地相反。总结:大气的热量条件,既要看“收入”,也要看“支出”。课堂小结: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球表面白天温度不太高、夜晚气温不太低,昼夜温差小;又由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温室效应,提高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提高33度,平均为15度左右),使地球具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大气作用意义重大。再再见!见!练习:1、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