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规范地进行计算。教学用具:小黑板、白板、习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建立联系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56-7×8=56÷7×8=32+3×20=32+3-20=二、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揭示课题: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三、探索交流(一)出示自学要求自学要求(自学教材P10页例4,并完成自学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根据例1题中信息列出算式。2、想一想:你还可以怎样列式?3、观察两个算式的不同点,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4、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③最后算什么。(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要求,自学教材P10页例4,并完成自学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四、展示分享(1)270÷30-180÷30(2)270-180=90(名)(3)(270-180)÷30=9-690÷30=3(名)=90÷30=3(名)=3(名)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讨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五、共同概括(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六、解释应用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42+6×(12-4)42+6×12-4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抓住关键部分引导学生巩固。2、比一比,算一算。80×50-35÷580×(50+35)÷580×(50-35÷5)80×50+35÷53、四个同学跳绳,数量如下图。姓名小丽小亮小明小贝数量(个)128130126132平均每人跳几个?4、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原来每小时行驶120千米,要3小时才能到达。铁路提速以后,火车的时速达到140千米。现在从南京坐火车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5、小明参加800米跑步比赛,每分钟跑310米,跑了2分钟,距终点还有多少米?七、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谁还有不懂或不会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