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复习新闻知识。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教学重难点】1.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背景)(投影播放香港回归视频)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的零点,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钟声。它响彻环宇,向五洲四海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百年盛事,也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将永载史册。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传播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记者,必须拿出精品来,为盛事纪实,为历史留影。数位新华社记者不辱使命,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佳作,很受读者欢迎,并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二、复习新闻知识1.什么是新闻?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2.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五个“W”和一个“H”即:①when:何时②where:何地③who:何人④what:何事⑤why:何因⑥how:何果3.新闻的特点: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③快:时效性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4.新闻的结构:(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对应的部分)①标题(正标、副标题):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②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介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③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④背景: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师:我们看一条新闻,最先吸引我们的是什么?(标题)因此一个好的标题是能否吸引读者继续阅读新闻主题内容的重要因素。看一下,这篇新闻的标题,你们觉得拟的好不好?你从这个标题中读出了几层意思?)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明确:标题有两层意思。①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②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2.明确事件进程。(这则新闻是按照一个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①以时间为纲描述事件进程(展示表格,明确主要地点和主要事件)时间地点主要事件4点30分港督府末代港督降旗仪式4点40分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6点15分添马舰东面的广场英国告别仪式7点45分“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0时左右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0点40分中国南海“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3.(前面我们介绍了新闻的结构,新闻里除了新闻事实外,还有新闻背景。新闻事实就是新闻中所写的现实场景,而新闻背景是除开这些现实场景,相应地插入的背景材料。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篇新闻中所插入的新闻背景,这些新闻背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明确:①自然的衔接,使材料看上去不那么杂乱无章。②背景材料的引用使得现实的场景有着历史的厚重感,让读者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师:因此新闻背景的安排不是随随便便就乱放在某一个地方的,而是有作者的深意和内涵的。不仅仅是新闻背景有内涵,文中的很多语句都是有其隐喻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