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的反应,适时调整教育行为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老师何种支持帮助和鼓励。教师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与幼儿互动,让幼儿摆脱紧张、焦虑、自卑心理,使之自信、轻松、自动地参与游戏,保持运动兴致经久不衰。如在“推小车”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伙伴,会根据双方的需要调整抬脚的高度,推的速度等。倘若发生推者不慎将被推者推翻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调节紧张,尴尬的局面和幼儿矛盾心理,使他们产生重新游戏的兴趣。在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幼儿的反应与教师的预先设置的情形不一致,这时教师不仅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观点和意见,而且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解读和推测,在理解幼儿初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适时的回应,如重复,解释,反问,追问等,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此时,如能及时很好地把握机会,和幼儿进行有效互动,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还提升了幼儿的原有经验。例如在“捉梭”游戏中,“我不想玩了,这几种方法我都会。”“赵老师有了新玩法,我们一起来玩好吗?”“好!”“你也有什么新玩法吗?”“有,我来跟你一起玩。”幼儿马上就变得积极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