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之帝尧陶唐氏简介(一)作者:刘爱民帝尧像.j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唐地伊祁山诞生,随其母在庆都山(在河南濮阳)一带度过幼年生活。15岁时受封为唐侯,治所在河北唐县。20岁时,其兄帝挚无政,故让位于他,成为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他践帝位后,复封其兄挚于唐地为唐侯,他也在唐县伏城一带建第一个都城,以后因水患逐渐西迁山西,定都平阳。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一、帝尧的家世尧之世系可以上溯至轩辕黄帝,其直系传递世系为:1、轩辕黄帝(有熊氏)→2、玄嚣(少昊氏)→3、蟜极→4、帝喾(高辛氏)→5、帝尧(号放勋)→6、第九子源明为刘姓之肇姓始祖也。尧的曾祖父玄嚣,是黄帝正妃嫘祖的大儿子,为姬姓,名挚,后继位为天子,修太昊之法,后人称为少昊氏。玄嚣死后,葬于曲阜的云阳山。尧的祖父名叫蟜(jiǎo)极,蟜极没有传承帝系,由大哥颛顼承帝位也。尧之父为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其母亲握裒因踏巨人足迹而降生。十五岁时,就辅佐其伯父颛顼高阳氏,被封于辛地〔今河南商丘市南高辛〕,故号高辛氏,实住帝丘(今濮阳)。帝颛顼死后,他继承帝位,时年三十岁,即位为天子,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帝尧,陶唐氏,名放勋,是帝喾高辛氏的儿子,帝挚的弟弟,五帝之一,母为陈锋氏女庆都。生于丹陵,在母亲的老家伊侯之国长大,后徙居祁,故曰伊祁氏,并以祁为姓。年十三,辅佐其兄挚,受封于陶(今山东省菏泽县陶丘),十五岁时改封于唐国(今河北省唐县西北),故又称陶唐氏。十八岁时取代挚作了皇帝,以火德王,色尚白,建都于山西省平阳县。尧帝是被人们称为典范的仁君,勤俭朴素,办事公正,体恤人民。尧帝的智慧像神一样深不可测,仁德像天一样没有尽头,接近他如太阳般和煦,远望他如云彩般绚丽。虽然显贵富有,生活却十分简朴。帝招集许多贤德的人来帮助治理国家,后稷作业农师,教民稼穑,种五谷而民不饥;皋陶(音尧)为法官,教民遵守法制,判断各类诉讼案件;舜作司徒,掌管教育;契作司马掌管军队;蔡作乐官,因此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还命羲氏、和氏掌管天文时令,制定历法,定四时成岁,以授民时,当时有一种祥瑞的草,名曰蓂荚,生于庭,每月十五日前,日生一叶,十五日以后,日落一叶,月小尽,则一叶厌而不落,观察这种草,就可以知道一个月进程。帝出巡四方,视察华地,华地的诸侯祝福说:“嘻!请祝圣人,愿圣人多福多寿多男子。”帝尧说:“我不能接受,多男子则多恐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诸侯说:“天生万民,必授之职,多男子而授之职,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何事之有?天下有道,与物皆昌;天下无道,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比白云,至于帝乡,何辱之有?”帝向臣民征求意见,看到有人奉承他,他就置敢谏之鼓,使天下人能够畅所欲言;建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可以批评他的过失。作乐曰《大章》。尧帝治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治与不治,百姓是否愿意拥戴自己,问及左右和朝野,都说不知。帝乃穿着便衣游于大街上,闻童谣曰:“立我烝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有老人含哺鼓腹,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这些歌谣,都是讴歌尧帝之贤明和黎民之自得。所以后世人称太平盛世为“尧天”。杜审言《蓬莱三殿侍晏诗》:“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尧舜时开始划定我国疆土为十二州,见《书?舜典》。旧时因以“尧封”称中国的疆域。杜甫《诸将五首》中有“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之句。尧禅位于舜后,避位二十八年,而崩驾于河南登封县,享年一一八岁。是时,百姓如丧考妣,非常悲痛,三年四方不举乐,以示对帝尧之怀念。二、帝尧出世传说帝喾的第三个妻子名叫庆都,她是伊耆侯的闺女。庆都成婚以后仍留住娘家,这年春正月末,伊耆侯老两口带着庆都,坐上小船游览观光。于三河之上,正午时分,忽然刮起一阵狂风,迎面天上卷来一朵红云,在小船上形成扶摇直上的龙卷风,仿佛这旋风里有一条赤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