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专家详解桩基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专家详解桩基变刚度调平优化设计一、概述高层建筑有相当比例的上部结构为刚度相对较弱、荷载不均的框剪、框筒结构,其基础采用桩筏、桩箱基础,建成后其沉降呈蝶形分布,桩顶反力呈马鞍形分布。这些工程的基础设计多数沿用传统理念,采用均匀布桩与厚筏(或箱形承台)。这种传统理念可以概括为四点:1、基桩的总承载力不小于总荷载,桩群形心与荷载重心重合或接近;即满足力和力矩的平衡。2、桩的布置大体均匀,有的还主张在角部和边部适当加密;因为实测桩顶反力角部最大,边部次之,中部最小;3、沉降量和整体倾斜满足规范要求;4、筏板厚度在满足抗冲切的前提下随建筑物层数和高度成正比增大,厚度达3-4m者鲜见,或为增加刚度而采用箱形承台;常规设计计算方法只考虑静力平衡条件,而没有考虑上部结构、筏板、桩土的共同作用。而实际情况中,群桩效应将导致桩的支承刚度由外向内递减;对于框剪、框筒结构,荷载集度是内大外小,而其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变形的制约能力相对较弱。若采用传统设计方法,则碟形差异沉降较明显,易引起开裂,影响正常使用的要求。【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而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理论调整桩基布置,使得基底反力分布模式与上部结构的荷载分布一致,可减小筏板内力,实现差异沉降、承台(基础)内力和资源消耗的最小化。二、传统设计理念的盲区传统设计理念的盲区归纳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1、设计中过分追求高层建筑基础利用天然地基将箱基或厚筏应用于荷载与结构刚度极度不均的超高层框筒结构天然地基,由此导致基础的整体弯矩和挠曲变形过大,差异变形超标,甚至出现基础开裂。2、桩筏基础中,忽视桩的选型应与结构形式、荷载大小相匹配的原则将小承载力挤土桩用于大荷载高层建筑的情况,由此导致超规范密布大面积挤土桩,既不能有效减小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又极易引发成桩质量事故。3、桩筏基础中,忽视合理利用复合桩基调整刚度分布、减小差异沉降的作用由于荷载分布不均,布桩必然稀密不一,承台分担荷载作用在疏桩区不予利用,必然导致该部分支承刚度偏高,既不利于调平,又不利于节材。4、桩筏设计中,对利用筏板刚度调整荷载、桩反力分布及减小差异沉降的期望值过高筏板对调整荷载和桩反力、减小差异沉降可起到一定作用,但这是以高投入为代价,且效果不理想。【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三、基本概念住宅建筑多采用剪力墙结构;办公楼等公共高层建筑主要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部分采用框架-剪力墙、筒中筒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这两大类结构体系的力学特性有很大差别。第二类结构的整体刚度差,刚度与荷载分布不均,上部结构与基础、基础相互作用特性更复杂。就设计而言,第二类更复杂,工程实际中由于设计不当而引发的问题更多。《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提出变刚度调平设计理念,其基本思路是:考虑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对影响沉降变形场的主导因素桩土支承刚度分布实施调整,抑强补弱,促使沉降趋向均匀。具体包括:1、高层建筑内部的变刚度调平;2、主裙房间的变刚度调平。对于前者,主导原则是强化中央,弱化外围。对于荷载集中、相互影响大的核心区,实施增大桩长(当有两个以上相对坚硬持力层时)或调整桩径、桩距;对于外围区,实施少布桩、布较短桩,发挥承台承载作用。对于主裙房间的变刚度调平,主导原则是强化主体,弱化裙房。裙房采用天然地基时首选方案,必要时采取增沉措施。当主裙房差异沉降小于规范容许值,不必设沉降缝,连后浇带也可取消。【tips】本文由李雪梅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定要好好复习!最终达到筏板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与桩土反力不仅整体平衡,而且实现局部平衡。由此,最大限度地减小筏板内力,使其厚度减薄变为柔性薄板。调平设计过程就是调整布桩,进行共同作用迭代计算的过程。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标准定义是:通过调整基桩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使桩基沉降趋于均匀,基础或承台内力和上部结构次应力显著降低的设计方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