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胎政策背后,你必须知道的人口危机http://www.jiemian.com/article/423183.html中国的人口结构的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幸好我们遇到了一个变革的时代。人性在解放。“人”的能力将会被彻底释放。正值中国经济面临增长大幅放缓之际,中国正式宣布结束独生子女政策。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来一个全面解读。财富都是由人创造而来,只有合理的人口结构才能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要想对中国未来有清醒的判断,必须对中国未来人口结构有理性、客观、深入的认识。而且人口结构不是抽象的概念,数据是最好的说明方式。人口比重下降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传宗接代观念特别强,所以都比较喜欢多生孩子。事实却不是这样,自从中国遭受外敌侵略以来的200多年以来,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的近30多以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看下面一组数据: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在1820、1950、1980和2013年分别是35.0%、21.8%、22.1%和19.0%,总体上在大幅下降,而且下降速度不断加快。所谓生育率,就是指平均每个妇女一生中所生的孩子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历年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1995年总和生育率为1.46,2000年为1.22,2005年为1.33,2010年为1.18,2012年为1.26。而2.1被认为是保持世代更替水平的总和生育率,也就是说一对夫妻平均生2.1个孩子,可以基本保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既不增加也不减少。那么当人口生育率低于1.5就属于超低生育水平。一旦跌破1.5以下,将很难再有显著回升。中国现在的生育率意味着每隔一代人(25~30年)出生人数将萎缩36%,两代人就萎缩60%。这个人口萎缩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将是空前的。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修订本》按高、中、低三种生育率方案对中国人口增长率所做的预测,中国人口在2017年达到13.6亿的峰值后迅速下降。然后在2026年转入负增长,此后负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直到2060年才稳定下来。虽然中国实行了单独二孩政策,但是遭到了很多新建家庭的冷遇。为什么中国人不愿意生第二个孩子呢?因为大家普遍觉的在中国生活太不易了,抚养、上学、工作、买房、婚嫁、看病等等让大家身心疲惫。每一个家长都是过来人,它们都体会过自己父母的不易,不想重蹈覆辙。中国特定的社会状态决定了80后、90后的生育观已经被深刻影响且固化。所以,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硕果依赖了人口红利,而这种人口红利的消失也是必然的。中国东北喊了这么多年产业转型、升级,不但没有转过来,反而率先出现经济衰退,因为东北三省每年人口净流出180万,而且东北的老年化程度最严峻!当然,人口红利消失后可通过产业升级,用“中国智造”护驾“中国制造”。其实“制造”和“智造”都依赖年轻的体力和智力,这就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了。人口老龄化严重我们经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社会的年轻人数量越多、年龄越轻,经济就越有活力。对于世界来说,世2015年界的平均年龄在还不到30岁,预测到2050年也只有36岁,因此今后世界经济还将平稳增长。而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国际上有一个参数:该国20岁-64岁劳动力与65岁及以上老人之比代表经济活力。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8》,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1979年后,中国中位年龄(反应一个国家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而美国那时是30岁。2008年,中国中位年龄只比美国年轻2.2岁,此后20岁-64岁总劳动力也只会增长7年。中国的中位年龄在2014年开始超过美国,在2030年、2050年将达到45岁、55岁。一个国家的平均年龄和GDP人均收入相关。比如日本经济占全球比例从1960年的3.2%提高到1994年的17.5%;但随着日本年龄结构的老化,经济占全球比例回落到2014年的5.9%,还将继续下降。日本的中位年龄1992年达到38.5岁,而美国此时仅33.4岁;所以日本经济从1992年开始增速低于美国。1947年-2014年,日本与美国的中位年龄对比,从比美国小8岁到比美国大8.8岁,日本与美国的人均收入增速差也由1947年-1966年的年均5.63%下降到1971年-1990年的年均1.15%、1995年-2014年的年均负0.65%。中国该吸取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日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