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第一章一、选择题1.人类发现并使用矿物质药的时间大约是(A)。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母系社会E奴隶社会前期2.在原始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医疗保健方法是(D)。A按摩B武术C体操D导引E气功3.“穴而处,下润湿伤民”出自(C)。A《老子》B《左传》C《墨子》D《周易》E《周礼》4.远古时期治疗方法(E)的出现与火的使用有关。A止血法B按摩C导引D针刺E热熨法二、填空题1.《皇帝内经》一书中记载,上古之时,人们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用“导引按跷”的方法,可见当时的舞蹈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医疗保健方法了。2.中国最古老的医疗用具是砭石。3.早期的外治法有止血法、按摩法、热熨法。4.矿物药的发现大约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5.针法是有意识地用一些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用来减轻疼痛;灸法是对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6.火的使用为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热熨法、灸治法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7.先秦著作《山海经》记载“河罗之鱼⋯⋯食之已痈”。三、名词解释导引: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形式,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来的。砭石:砭石是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最早的医疗工具,可以用来刺病和排脓放血。针法:针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对人体的某些部位进行针刺治疗疾病的方法。灸法:灸法是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减轻疼痛、治疗疾病的目的。四、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火的使用对人类卫生保健的意义答:①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②使人类的饮食结构由“生食向熟食”转化;③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和居住环境;④为某些原始治疗方法,如热熨法和灸治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章一、选择题1.(D)载“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A《老子》B《庄子》C《礼记》D《周易》E《周礼》2.“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馐”职责的是(B)。A疾医B食医C疡医D兽医E医师3.记载“土薄水浅,其恶易媾”的文献是(B)。A《老子》B《左传》C《礼记》D《周易》E《周礼》4.甲骨文中形容“疾疫流行之年”的词汇是(C)。A疾首B疾目C疾年D疾病E子疾5.记载“国人逐瘈狗”以防狂犬病的文献是(B)。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6.(C)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精气学说。A《诗经》B《左传》C《管子》D《礼记》E《山海经》7.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A)。A《周易》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8.最早出现五行相关记载的文献是(D)。A《诗经》B《左传》C《周礼》D《尚书》E《山海经》9.最早记载医生分科的文献是(C)。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10.现存最早的记载龋齿的文献资料是(E)。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甲骨文11.记载“病入膏肓”典故的文献(B)。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12.最早记载”攻、达、药”治法规范的文献是(B)。A《诗经》B《左传》C《周礼》D《礼记》E《山海经》13.提出“六气致病学说”的医家是(B)。A伊尹B医和C医缓D文挚E扁鹊14.被誉为“百药之长”的是(D)。A汤液B丸药C颗粒剂D酒E桂枝汤15.《山海经》记载有(B)种预防药物。A50余B60余C70余D126E365二、填空题1.《诗经》是我国早期的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其对药物的记载以植物药为主。2.《汉书·食货志》尊酒为“百药之长”。3.汤液,即汤剂、水药,是中医临证用药的主要剂型之一,一般认为商朝的伊尹创制了汤液。4.针砭治病在远古时代已经开始萌芽。5.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对中医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人顺应天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倡导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6.古代将饮酒治病作为外感风寒、劳伤筋骨等病的治疗方法。7.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兽医、疡医、疾医四种。8.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学说构成了中医自然哲学理论的核心,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9.医和提出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10.《诗经》、《山海经》是现存最早的记载药物的非医药典籍。11.预防行为是一种是用目的明确的活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