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历史3、课时:一课时4、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预习及学生收集素材、写解说稿二、教学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近代社会生活》三、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第2课《近代社会生活》,总体编排是全书第20课。本课主要体现了文明史范式,介绍了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社会结构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近代文明起步的一些情况。交通通讯工具等体现了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大众媒体,娱乐方式等体现了精神文明的进步。另外,本课叙述的时间从鸦片战争后到民国时期的整个变化,这些变化与世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叙述也正体现整体史观的特点。所以本课应该是属于承上启下的总结性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即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并接触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与世界历史的密切关系。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建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这节课的内容还与大家的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感觉历史距离我们很近。新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四、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老上海一日游2、多媒体3、现场调查法4、历史与现实相联系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请同学们说说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用品哪些是从西方来的?教师过渡:在近代中国,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侵略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也将西方的一些先进文化和生活习俗等带到中国。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媒体展示课题新授: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老上海一日游感受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大家好,我是导游一鸣(教师扮演),欢迎大家参加幸福生活旅行社一日游活动。我们老上海一日游马上出发:一、第一个目的地——新式交通工具展览馆。展馆解说员:美美(学生扮演)。1、美美:大家好!欢迎来到新式交通工具展览馆,我是解说员美美你们知道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有那些吗?(轿子、马车)2、展示轿子、马车图片并解说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轮船、火车3、解说员美美:近代交通运输业的飞跃离不开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而英国和美国走在世界前列,开创了世界交通运输的新纪元。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西方科技文化伴随着侵略也大量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进入中国,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和旧式帆船。新式交通工具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早期的火车、轮船图片学生看早期的火车、轮船图片最早的火车“黄鹄”号轮船3、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影响呢?解说员: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结合谚语,请同学们先分析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人中国后,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对于新式交通工具带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就介绍到这,谢谢!三、第二个目的地新式通讯工具展馆解说员:欢迎大家来到新式通讯工具展馆,我是解说员欢欢1、现场调查统计:问题一:家里装了电话的同学请举手?问题二:家里买了移动电话的同学请举手?问题三:现在还在写信联络的同学请举手?问题四:现在已能上网查资料、聊天的同学请举手?我们现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个是近代出现的新式通讯工具呢?(电话)除了电话还有一样也是近代出现的新式通讯工具,它就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不使用的电报解说员多媒体展示早期电话及电报图片并解说有关情况晚清·电话机(中国最早使用的电话机)早期的电话机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中国使用电话始于清朝末年,当时只限于官方使用的邮政、电报、电话等通讯事业,在民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步成为民间传递信息和相互联系的方式。探究:电报、电话的使用有什么影响?电报机解说员:书信、电报、电话以及移动电话、网络技术各具哪些特点和优势?通讯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电报、电话在中国近代的传入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