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外教育活动困境及对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等文件出台后,各级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校外场馆建设力度,多方筹集校外教育保障经费,基本形成了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宫为主、各种科技场馆为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高新技术企业参与的校外活动场所网络。广大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校外教育活动,为引导中小学生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总体看来,广大中小学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落实到学校的具体教学计划中,切实保证活动时间,逐步实现校外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做到了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的统一。但是中小学校外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扶持推进。一、中小学校外教育面临的困境当前,中小学校外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校外教育定位不清晰,影响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二)校外教育发展不均衡,城市和农村、重点校和一般校之间开展校外教育活动差别较大。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小学校外教育在省域、县域之间存在极大差别。主要表现在校外教育经费投入、校外教育设备设施建设、校外教育资源分布和校外教育师资配备等多方面。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校外教育资源丰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公园景区和科研院所及部分新技术企业资源丰富,设备齐全,师资配备合理,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满足中小学开展校外教育的需要。而农村地区除少数文化站、青年之家等场所外,很难找到适合中小学开展校外教育的资源单位,并且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有些地方甚至根本不具备开展校外教育的基本条件。另外,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点学校比较重视校外教育工作,各项条件好,易于推动校外教育工作的发展,但一般校受条件约束,只是流于形式。(三)校外教育资源开发培育不够,多元开放学习环境建设规划滞后(四)校外教育活动内涵不足,实际开展效果亟待提高从校外教育活动内容上看,许多学校以特长班、培训班替代校外实践,多以教授音乐、美术或舞蹈等技能为主,辅以少量的参观、考察、展览、放映、讲解等形式。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的观看,或者写一篇作文或日记。一些学校校外活动内容单调,在实践活动的领域仍存在着盲点,比如科技类和国防类实践项目就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开展。相反,相对于科技、国防等校外活动,艺术类活动仍是学校比较容易开展的活动项目。课外、校外教育要注意提高有效性,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活动要求要具体明确,在保证学生活动数量和种类的前提下,加大对活动的深度开发,以达到通过参加活动锻炼教育学生身心,使学生有提高、有进步。(五)课时和师资问题是困扰校外教育的难题在把校外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与校内课程衔接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课时”不好安排。中小学学科课程仍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必修课程门类多,不太好安排校外活动时间。在没有硬性要求的前提下,开展课外、校外活动所需要的课时是不能忽视和逾越1的难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统筹规划和安排。担任课外、校外活动的教师专业对口情况也不令人满意,且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校外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仍需加强,使教师的学历达标、知识储备良好,使教师工作态度端正,从而利于校外活动的深入和开展。(六)校外教育活动费用不足①能统一拨款、专款专用,改善活动场所和设备。真正能为学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②对于校外活动基地的收费加以控制,最好让学生免费参加。农村学生经济来源较困难,收费培训他们承担不了,所以失去参加机会。③多为学校提供可以免费参加的校外、课外活动场所及项目,定期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免费发放一些有关科技、艺术方面的材料(包括书籍和实物材料)等。(七)评价机制方面(学生和教师)①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