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它不受年龄限制,老少皆宜。然而随着乒乓球各种技术打法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乒乓球中接发球是一项关键技术,如何抓好接发球的训练,本人结合教学实践,略谈两种接发球技术(反手接左侧下旋短球和接正手位短球、长球),愿与各位同行探讨。一、反手接左侧下旋短球分析:接左侧下旋短球时,球触拍后的反弹方向是右下方,由于球的旋转,当球接触拍面胶皮时,在球拍摩擦作用力下,球的运动轨迹是向右下方运动。当对方发左侧下旋短球时,接球者应注意两点:第一拍面要稍向后仰;第二拍面不能过大,拍面的角度应控制在35°。如果来球不出台时,很难运用接发球进行抢攻时,接球者可以选择用搓接来进行接发球的练习,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对方发球后的抢攻,为下一板的衔接奠定基础。教学中可以运用侧身位正手搓接摆接、挑接、反手挑接等技术,训练中教师应重点强调接发球后要迅速还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用摆短控制对方,防止对方抢攻,通过短球过渡,可以争取下一步的主动。二、接正手位短球、长球分析:正手搓接左侧下旋短球时,要步法到位,手腕不要晃动,球拍相对固定,拍面稍后仰,在来球的高点期搓球。搓接是接发球的基本技术,平时练习搓球的难度并没有接发球的难度大,因为在接球时除了要适应对方发球的旋转、落点和速度的变化外,还要将球回接到比较恰当的位置,才能控制对手的攻击,如果只靠平时掌握的搓球技术,(挑、拨、拉、推、摆短、搓撇等技术),就很难应付对手在发球迅速突然的变化,因此必须系统掌握接发球技术练习,才能解决实战中的需要。另外,在搓球时,掌握好用力方向,就能搓出不同的线路,向正前下方搓出,可以搓出直线球,向斜前下方搓击,可以搓出斜线球。如:横板正手位摆接(左侧下旋短球),要注意的是用摆接或搓接都是过渡性,主要是为了控制对手的进攻,这些过渡性技术必须掌握,但在意识上要争取积极主动,不易多搓多摆,切记不要犹豫不决,争取能上手攻就攻。正手位接左侧下旋长球,是对付长侧下旋球发球的抢接上手的重要技术拉接球时要注意站位近台,拍面接近垂直,在来球的最高点期击球,以向上发力为主,向前发力为辅。主要以摩擦为主,以击打为辅,拉接以速度较快,动作较小,线路较活,抢先上手,争取主动,拉接要判断来球的下旋程度。下旋强时,球拍向上摩擦的力量要稍大一些,弧线应高一些。拍面角度和触球部位要根据来球下旋的强弱进行适当的调整,应控制好拍面的角度和手腕的协调用力。结合上述两种接发球技术特点,我个人认为在接上、下旋球,上手时,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教学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教学中,我采用①让学生徒手模仿各种发球动作,体会抛、引、挥等动作;②2米距离对墙打练习,主要提高学生眼、手、步法能力;③两人一组,一人做规定线路的各种发球练习,另一人做接发球练习;④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我采用记分奖励比赛的方式,发球者连续发6次不同旋转球,接球者用不同的方式连续接球,只要接球者不吃球或不下网,达到5次者奖励一颗“☆”;⑤为了提高学生的洞察能力,我将乒乓球涂上各种颜色,发球者连续发各种旋转球,而接球者可根据乒乓球上的各种颜色与旋转程度,判断运用哪种回接方法。在每一次接发球练习后都要迅速还原,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直观的判断力通过几年的教学训练,学生在接发球各项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认为,在训练中必须加强对初学者的强化意识与强化记忆的培养,多练熟悉球性,如:颠球、对墙打、多球练习等,加深印象,形成概念,形成定型,学生才会掌握与提高。三、接发球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是接好发球的首要环节,但最关键的就是基本功的训练(包括步伐、个人动作技术、判断对方来球、快速反应等),如果接发球好,就可以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有利条件。在训练中,初学者一定要注意板型的左右方向和前倾后仰角度,发力的方式,手腕的协调用力方式。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接发球判断意识呢?我个人认为应抓好以下几点环节:1、对板形的判断:在一般情况下,发球者发上旋球时,球板的板形都比较竖,下旋球比较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