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了解李大钊先生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为了党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情感熏陶。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重点词句,进一步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预设: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清明节的意义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明节有什么意义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2、介绍李大钊。我们先来看看在“民族魂”的网站上,人们对他的评价,给他的留言。(出示课件,链接)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让这许许多多的人如此缅怀呢?(课件出示李大钊的画像)学生简单汇报收集的李大钊的资料。师补充、小结。3、揭示课题,齐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就像天上的星星,很多很多。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远,有的近。十六年是那么的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作者的回忆,走进那腥风血雨的年代。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1)课后习题已经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再想想课文写那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事。让我们?起来看看作为女儿的李星华忘不了的到底是父亲的哪些事?(2)学生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对于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个父亲;对人民来说,李大钊是个革命者。在他的身上有着无数革命者都具备的优秀品质。想了解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李大钊的伟大形象。1、出示句子:(第7自然段)2、交流:(1)找出这段话中体现局势严重程度的词?(越来越)其实课文前面也有相关的语句告诉我们局势越来越严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局势的严重?指导读好这段话。(2)这是被捕前(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李大钊,那被捕时的他又是怎样的革命者形象呢?请大家一起看看课文。①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态度严峻”感悟人物形象。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李大钊同志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敌人呢?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面对这样的敌人,面对这不妙的情形,李大钊怎么还是这样不慌不忙,父亲应该知道,一旦被捕,可能就要判重刑,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他还是那样不慌不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②感情朗读、以读激情。看到这样的李大钊,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部分,读出李大钊的沉着冷静,读出你对他的深深敬意。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1、读到这儿,你们对于李大钊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你们回家后把它写在自己的书上。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李大钊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同学们也可以自己登陆“民族魂”网站,表达自己的心意。(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拓展学生知识面,进一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五、板书设计:10、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对革命高度负责被捕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法庭上被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