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之舟教学设计陕西宝鸡眉县首善镇中心校:朱芝宁一、揭示课题,导入课文。板书:“舟”。问:你们知道舟是什么吗?(船)对,那船在哪里航行的?(河流、江湖、海洋等)板书:沙漠。问:那沙漠有船吗?(没有)板书:“之”。质疑:既然沙漠里没有航船,那么“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呢?(骆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二、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词语。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赶快注上拼音,有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全班一起解决。(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脂肪、脚趾、胼胝区分读音,理解胼胝的意思胼胝的意思是茧子,本文指骆驼腿上的硬皮。)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思考:课文写了骆驼的那些特点。2、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课文那几个段写骆驼的外形特点?那几个段写它的是它的本领。四、再读课文,交流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活。引语:骆驼生活环境是在沙漠,师:你们见过沙漠吗?有哪位同学可以讲一下你印象中的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呢?生答:沙漠宽广无边,到处是高高低低的山丘,沙子松软,干旱炎热,气温变化很大,很少下雨,却时常刮大风,卷起黄沙,植物稀少,动物也不多。展示沙漠的图片。可见沙漠里的环境那么恶劣,为什么骆驼却能生活在沙漠中呢?下面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大家思考: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把相关的词句划出来。(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思考题:骆驼身体各个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用横线把相关的词句划出来。(3)学生交流汇报①、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骆驼身上的那些器官?。②、这些器官有什么特点和作用?③、说话训练: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4)讨论:①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②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活?(5)小结:①(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②因为骆驼的外形特点适应沙漠坏境,所以它能在沙漠中生活。2、学习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引语:人们是怎样利用骆驼的生理特点来为人类服务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1)学生默读3-4自然段(2)思考:为什么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呢?请同学们用小标题的形式,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出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3)、学生交流汇报①、学生说出自己加的小标题。②、回答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③、教师小结:正因为骆驼能给人们带路,预报大风,驮运物品,所以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称它为“沙漠之舟”。作者把沙漠比作大海,把骆驼比作舟,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呢?这种说明方法叫打比方。(4)看图说话理解骆驼的本领和身体的哪些特点有关。①、展示课件②、说一说:图片展示的是骆驼的那种本领?(第一幅图展示的是:骆驼能给人带路,指引方向。第二骆驼能预报大风。第三幅骆驼能驮东西,运送物品,是沙漠的交通工具。)③、说一说:为什么骆驼能给人带路,指引方向?(第一自然段的②③句能说明。)为什么骆驼能预报大风?为什么幅骆驼能驮东西?(驼峰)五、总结全文。学完课文我们知道《沙漠之周》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文章采取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骆驼形象地比作“沙漠之舟”,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今后我们在写作时要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六、课后拓展。说一说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七、布置作业。小练笔:运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课后练笔。板式设计:外形特点适应沙漠生活沙漠之舟(骆驼)特殊本领能带路能预报天气能驼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