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呼和满达一、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的组织氛围。建立和制定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序、科学,是学校管理应该追求的境界之一。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迫切。他们是不喜欢领导盛气凌人的训斥和简单粗暴的管理,也不喜欢领导不负责,让教师我行我素、放任自流的管理。他们希望和欢迎领导能以民主的作风为学校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大家心情舒畅,和睦共处,自我约束而又自我完善。据此,我们确定了这样一个信条;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二、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首先的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农村学校一线教师要继续参加培训,一线教师的培养可坚持采取集中继续教育培训,校本教研,以老带新,特别对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教育战线的生力军,是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他们的精神风貌、政治、业务素质、能力结构状况等,将直接关系到今后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教育大计。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三、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努力办好学校。由于学校主要是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示,与外界的交流特别少。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系统,学校应从外界带来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的新观念及研究成果,要不断与外界交流信息特别从兄弟学校中借鉴成功的改革经验。加强与上级领导的联系,取得上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和培养目标,必须明确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要与家长建立一种亲切、友好的关系。并能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家长教育活动,支持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使各项活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在效果上相互强化和促进。另外,学校还把每学期的工作绩效向家长公布,以提高学校在家长中的透明度。争取家长在合作中为学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学校是人才荟萃之所,是人与人直接交流的地方,有自己的特色是顺理成章的事。人和人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场所,淹没了自己的特色是很遗憾的。但特色的形成也不是几个人议论议论“搞一个什么特色”就能成特色的。特色需要细心的观察,长期的探索,多方面的互动以及用心的栽培。学校的特色建设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社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也包括我们教师内部的压力。但是,如果你有这样一种思想,这个思想又是切合实际的,并能被大家所接受,就能克服困难。一个学校有自己的特点,才有竞争力。我们现在没有学校淘汰制,如果有学校淘汰制的话,首先淘汰的就是没有特色的学校。这个道理很简单,你到商店买衣服,那些没有特点的衣服总是卖不掉的,而最有特点的衣服总是最先被卖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学生当然希望自己的一技之长、性格中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够有机会得到发展,而不想在学校里被抹平。一个学校一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有这方面特点的孩子、家长就会努力把孩子送往这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