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一个人》习作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突出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特长或本领。2.能够把事件写具体,突出人物的个性形象。3.使用个性化语言,抒发自己真情实感。教学重点:选择具体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敬佩之情。教学难点: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具体描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有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你认为谁最值得尊敬、佩服,为什么让你敬佩?这次,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同学心目中佩服的人最了不起,他的事迹是不是也能让其他同学们都佩服呢?2.同学们交流自己敬佩的人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值得敬佩。3.同学们敬佩的人真多,我相信大家经过学习和练习,一定能完成今天的习作。(二)认真审题,指导成文。1.学生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写什么?2.点生交流。师相机归纳:写人: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3.请大家抓住"敬佩"一词展开讨论。"我"为什么敬佩他(她)?他(她)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事让"我"敬佩?学生发言,老师归纳: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刻苦学习、能歌善舞等等。4.那么,怎样写呢?课件出示"一、敬佩谁?(破题)1.外貌描写,突出特点,人物登台亮相。"是不是将任务的头发、眉毛、鼻子、嘴巴统统写一遍?对,要刻画出最有特点的部分。然后课件出示:"2.敬佩什么精神、品质,引起下文。"5.如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物内在的精神风貌、高尚品质外化,表现出来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回顾本单元的五篇课文,从中得到启示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品质的?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课件呈现"二、为什么敬佩?(具体事例)1.直接描写:敬佩的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2.侧面烘托:旁观者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3.先抑后扬,层层递进。避免平淡。4.如写几件事(或几个方面),用过渡段承上启下。"7.文章结尾要"画龙点睛",深化主题。课件呈现"三、学习精神、品质。(点题)向自己敬佩的人的优秀精神、品质学习。点明中心,首尾呼应。"(三)讨论交流,解剖麻雀。1.请大家根据你所选择的人物的特点,回忆人物的有关特点事例,一件事或两件事都可以,回忆的越具体越好。同学之间互相说说你打算选取哪几件事来记叙你敬佩的人。2.师:同学们,"敬佩"一个人,说明这个人有很多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的文章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重点地去写,写你最敬佩的那一方面,并且要用一二件事突出表现他(她)的好品质。比如,你要赞美的人物的特点是拾金不昧,你要抓住拾金不昧的事例来写。这种方法就是:人物特点→具体事例(先概括后具体写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课件出示:小英雄林浩学习成绩很好的林浩,一直是班上的班长。地震发生的那一刻,班上正在上数学课。林浩刚跑到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被板子砸倒在地。"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逃出来的林浩,并没有跑开,而是去救还压在里面的同学,"爬出来后,我看到一个男同学压在下面,我就爬过去,使劲扯,把他扯了出来,然后交给校长,校长又把他交给他妈妈背走了。后来,我又爬回去,把一个昏倒在走廊上的女同学背出来,交给了校长,她也被父母背走了。"说起自己救人时的情景,林浩显得很镇定,稚嫩的童声中,还带有几许乡音。连续救了两个同学的林浩,再次跑进教学楼救人时,遇到垮塌的楼板,又被埋在了下面,"我使劲挣扎,后来,是老师把我拉出来的。"说起自己身上的伤,林浩说"我开始爬出来的时候,身上没伤,后来爬进去背他们的时候才受伤的。"林浩所在的班级,共有32名学生,在地震中有10多人逃生。这其中,就包括林浩背出来的两个同学。被问到为什么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4.学生思考、交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