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VIP免费

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1页
1/3
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_第2页
2/3
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XX市十六中今年上半年,我校多次组织老师到XX县区课改样板学校观摩和学习,发现,城乡学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明显。差距是方方面面的,表现在:XX县区学校校舍高大漂亮,教学区、行政区、活动区、生活区、宿舍区,建筑一栋连着一栋,功能齐备,农村学校校舍矮小简陋,建筑单一,功能不齐,少这少那;XX县区学校采用多媒体教学,音影并茂,生动形象,农村学校上课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外加老师一张嘴,单调乏味;XX县区学校田径、体操、球类设施基本齐全,有塑胶跑道,体育课手段丰富多彩,农村学校则没有什么体育器材,塑胶跑道见都没见过,体育课手段单一,集集合,做做操,打打球,已是不易;XX县区学校师资雄厚,教学队伍年轻化,教学理念先进,农村原有的为数较少的一些有为的年轻教师也被深深吸引进入XX县区学校,反观农村学校,师资薄弱,教学队伍已日渐老化,年轻教师寥寥无几,教学理念陈旧……城乡学校在办学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学生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农村凡是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想方设法帮孩子挤进XX县区学校就读,这样一来,XX县区学校学生人数爆满,出现了少则八、九十人,多则近百人的特大额班级,造成教育教学资源因生源太满而拥挤短缺的奇异现象……一环套一环,农村学校生源一天比一天减少,教师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千方百计调走,或进XX县区,或进外省市区-1-另谋高就,或转行谋生计,有些农村学校也因此不得不被迫淘汰,或关闭,或合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XX县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于是一起叫苦连天,彼此的不理解日益加深,隔阂也由此产生……恶性循环也由此开始,让人看了揪心、痛心……第1页共3页问题已经产生,事实摆在眼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调研,制定出了一系列措施,对缩小城乡学校的差距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加快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下面,谈一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一)、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必须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加大利用国家,省、市投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的力度,按照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一次规划与突出重点分层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适度调整中小学布局,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备的农村中小学校。学校撤并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听取民情,反映民意,条件成熟一所撤并一所,努力解决学校规模过小,班额、学生过小问题,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学校功能完善的目标要求。(二)促进交流,加快实施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程。发挥区内初中、小学、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多的优势,实施名校带弱校、带农村校工程,区内高中、初中和小学分别辐射一个片区,从硬件、师资、管理等方面向所辖片区高中、初中和小学实施扶持,部分教师实行双向交流、定期轮换;XX县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队挂钩,联动发展。合理配置教师资源,鼓励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和担任领导职务,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中心校教师到村小轮岗制度。通过名校输出办学理念、管理方式、干部和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提高农校、弱校的办学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结合我区现状,目前可以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和“名校+农村学校”三种模式,借助名校的资源优势发展农村学校、改造薄弱学校、扶持新建学校,以名校带动的方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统筹社会力量,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帮困助学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统筹社会力量,实施“帮困助学工程”。第2页共3页切实保证每一个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城乡贫困户子女公平地接受教育,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政府要设立“帮困助学”专项资金,不断扩大全区接受“两免一补”的学生范围。(四)加大培训力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县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