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开发》教学设计课题长江的开发授课时间2011.11.05学校松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授课教师闫建华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着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灾的治理等问题展开的。是河流与湖泊知识内容的延伸,与已学习的行政区划、地形、气候等知识相互关联,同时与后续章节密切相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原因的分析及水灾多发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长江在水能、航运等方面的作用。教学难点长江洪涝灾害的成因,长江水能巨大的原因。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情境模拟教学课型新课学法指导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朗诵《话说长江》是啊,长江的音容笑貌和性格又是如何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长江,走近她,了解她,亲近她,我们来学习《长江的开发》观看视频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长江地理概况二、长江开发小组活动:请同学们把教材打开到53页,跟随老师一起用笔描绘出长江的轮廓。观察长江的轮廓是由一个大写的“V”和小写的“w”所组成的。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的竞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比比哪组找到的又多又快。比比谁更快(男女生分组)1、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及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从表格中我们能够得出,长江全长约6300KM,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10000亿立方米,占我国河流入海总量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在教学中设置疑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1讲授新课“我是小水利调查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我是水利调查员的42%,所以,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我国第一大河。同时,它又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4个,分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2、长江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共11个3、长江主要的支流支流及湖泊: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西省的湖口指的就是鄱阳湖的湖口。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摩托去乌汉买香干教师强调:这是长江的主要支流,而实际上长江流域大小支流共计3600多条,长江水系好像一棵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干支交错,枝枝相连,布满整个流域,形成了中国最庞大的水系网。4、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湖北宜昌,江西湖口)从源头至宜昌为长江的上游,宜昌至湖口为长江的中游,湖口至入海为长江的下游。(给男女生小组以评价)过渡:以上我们学习了长江的概况,同学们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来巩固一下。练习巩固(学生一齐回答)问:以上我们学习了长江的概况,那么长江各河段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我是水利调查员(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任务:根据长江流经地形区分析该河段的征。(请各小组代表来讲解调查所得长江各河段的特征,而后教师补充讲解)要求:上游组:看教材P53图2.36及图2.37完成。首先教师讲解长江干流剖面图:提出问题:水能主要集中上游河段的原因?(落差大,水量大,水流急)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奔腾而下,陡然降落到四川盆地,河流落差极大。金沙江从青藏高原奔腾而下,在橫断山区的山谷间曲折前行,形成了许多险峻的河流峡谷,如虎跳峡(出示图片)。你还知道长江上的哪些峡谷?(出示三峡图片及其诗歌)。由此可以看出,上游什么比较多(峡谷)。峡谷,是长江上游的代表性景观。所以长江上游的特点就是多急流多险滩,多峡谷。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参与,让学生动脑思考、合作探究。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及文字提取信息的能力。2中游组:看教材P54图2.38上面图完成。强调九曲回肠,险在荆江。(同时关于荆江的特点留一个悬念写在黑板上,即中游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