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第二讲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刘润泽教学设计的几个方面(分上下)1、什么是教学设计2、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3、微观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的设计(2)教学目标的设计(3)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设计4、教学设计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教师的理解1、教学设计就是了解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方案,为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的过程。2、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教育问题,结合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解决问题(提出计划,试行计划),作出评价,并不断的进行完善的过程。(二)国外专家的理解1、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2、帕顿(Patten,J.V.)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performanceproblems)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3、梅里尔(Merrill)等人在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所作的新界定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他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教学设计特征概括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二、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1、固定因素(相对固定资源)(1)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2)教学必备的设备(3)相关辅助资料、测试题(4)有关教学理论结论:对教学因素影响较低2、非固定因素(1)教师:知识构成教学策略教学经验(2)学生:知识生活经历结论:造成千差万别不同课程的关键如:以教法为主的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如:以学法为主的起决定因素的是学生。流程设计,根据主体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我爱我家》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效果不同。三、教学的微观设计(一)学生情况分析与设计1、分析内容(1)符合社会和学校的情况(2)学生接受能力(3)学生已有知识(4)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2、分析方法(1)调查(2)观察(3)经验例1《正确对待诱惑》学情分析我们学生学习上比较积极主动,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学习竞争较激烈。部分学生迷恋网络,有些学生为了上网吧打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例2《规划学习》学情分析我先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自己在学习方面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这些问题中进行筛拣,找出最为共性的三个问题:1、我上课很想认真听讲,可为什么总是无法集中精神2、我每次考前都认真复习,可为什么成绩却总不理想3、我感觉学习压力很大,我究竟该怎么办呢?由此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生有规划学习的愿望,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抗压策略。例3、责任重于泰山学情分析.生活实际:我们面对的孩子是一些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处在生理和心理的转折期,任性又有个性。.认知实际:初一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懂得责任,但是他们关注的更多的是别人对自己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一旦遇到必须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觉得无辜或不知所措。.发展需求:在初中阶段应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例4《我自信、我能行》学情分析:青少年学生一方面希望自己能成才为社会作贡献,但又由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