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发展,本课主要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对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教材采用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从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表着手,通过说一说小青的座位,引出第几组与第几个的话题。接着,再从第几组第几个引出抽象的数对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教材中安排的“练一练”的内容(教材第80页)都是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是“数对”这个知识的升华。围绕小青学校附近建筑物的位置要求学生用数对将方格纸中这些点表示出来。练习时,可将数对中的两个数字分解开来,如第1题中,可以先说一说银行在水平方向是第1格,然后再说一说银行在垂直方向是第1格;商店在水平方向是第4格,在垂直方向是第2格等。为了巩固这一知识,教材后面紧跟着游乐场里的一些位置,继续练习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这对今后学生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在体育课上,按四路纵队的要求进行排队,某个学生在第几个;又如教室内的座位,按小组分座位,某人在第几组第几排。一般说学生确定这样的位置是不困难的,但由于各地的习惯不同,无论是体育课上的排队,还是教室内的座位,其说法都会有些差异。因此,学生在认识“数对”时,首先要让他们体会确定排列标准的重要性,其次再进行数据表示“数对”方法的介绍。“数对”的抽象表示方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如果从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导入,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但对抽象的直角坐标系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学生是难以思考到的,因为这是数学上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性,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所以,教学时采用向学生提出质疑,引起学生大胆的猜想,让学生参与这个探索的过程,但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帮助学生建立“数对”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对的含义,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在交流、研讨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的活动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悟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数对的含义,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建立方格图,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方格图。设计理念: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过程:课前活动:通过以选一些学生为本课堂加油、鼓劲为由,引出老师课前的关于“列、排”的小规定。指定第3列、第5列的同学起立,指定第2排、第4排的同学起立,让他们用掌声为全班加油、鼓劲。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列、排”的知识,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已达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目的。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数对”的概念。1、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班长的位置”提出问题:谁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班长现在所在的位置?学生观察后,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言。设计意图:感受描述班长位置的多种方法,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2、用规范语言来确定位置。采集学生在描述班长位置的两个重要的信息,并板书。第()组第()个,第()列第()排。课件出示小青所在教室的位置图,让学生根据板书的两个重要信息,描述小青的位置。根据板书,学生很自然,用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