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周王的统治B.保证国家的兵源C.分割诸侯的兵力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A正确;保证国家的兵源、分割诸侯的兵力、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无关,排除BCD。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亲情是缘,孝敬长辈”,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下列中国古代制度中,与这种传统道德形成有密切关系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井田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亲情是缘,孝敬长辈”这种传统道德形成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B正确;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保卫周王室,排除A;郡县制是地方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C;井田制是经济基础,与材料无关,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据《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由此可见,用以维系周朝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宗,尊祖庙也”可知,西周宗法制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也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进行,C正确;信仰、财产、地域与材料“宗,尊祖庙也”无关,排除AB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B.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周王是天下的“共主”,但诸侯在封地内拥有较大的独立性,如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且“共主”指各诸侯国承认周天子的权威,但周天子对诸侯国不拥有完整的统治权,所以不能实现高度集权;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地方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负责管理财政、司法、诉讼和兵役,他们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对皇帝负责,皇帝成为天下的独主;综上所述排除D,A正确;两者在统治方式上有实质性区别,排除B;不是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排除C;所以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央集权制5.《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武帝设置中朝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巩固国家统一C.加强专制皇权D.解决王国问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可知,皇帝是为了加强自己地权力,所以选用一些亲信和近臣组成了中朝,使原来的丞相等百官变成了外朝,以此实现加强皇权的目的,排除A,C正确;巩固国家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解决王国问题与中央集权有关,排除D。所以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设中朝6.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郡,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刺史地位不高,但受命于天子,出巡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D正确;刺史不是州级地方行政官员,排除A;刺史是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排除B;刺史只具备监察,不具备行政职能,排除C。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制度7.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