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感悟,在想象中说话秋游(第二课时)学情分析:《秋游》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这也是刚刚学完识字以后学的第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识字1》中江南的金秋和本文有了一个生动的对比,而《练习一》中关于秋天的词语又为本文的学习做了铺垫。本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美景中的欢快心情。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孩子们正是天真浪漫的年纪,喜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秋天这个季节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所以本课就是要让孩子在喜爱中去阅读感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巩固已学过的生字。会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会本课4个生字,巩固学过的生字。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熟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出示词语:绵羊高粱追逐棉花白兔逮蚂蚱老师郊外嗓子秋风农田打滚儿设计意图:巩固第一课时所学。这是本课的二类字和要掌握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读词语分为带拼音读和去掉拼音读,引起孩子读词语的兴趣,勇于接受难度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体会秋天的天气特点。天气渐渐凉了。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出天气变凉有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变凉的。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2、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2、3自然段。1、过渡:在歌曲《郊游》中,我们一起出发吧!设计意图:在《郊游》的音乐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要学的课文内容中。自然而然的引出下面要学的内容。2、师:(课件出示插图)观察插图,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天空3、引导学生交流。(1)感悟天空的“蓝“。(相机出示:“蓝蓝的天空”)我们还学过哪个词表示蓝色?(蓝湛湛的)真美呀!板书“美”(2)感悟天空的“大”。师:秋天的天空那么蓝,蓝得让我们一眼看不到边!课文中哪个词表达这个意思?(一望无边)(3)感悟云的变化“多”。书上是怎么写白云变化多的?指名读。天上的白云真会变,你能读出它的变化多吗?(指导朗读)看谁的巧手能干,会把白云变成更多的东西。试试看吧!(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4)读出你对蓝天白云的喜爱。(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书上的句子,体会出蓝天的颜色美,白云的变化美。通过过渡语,再引导孩子说说白云还有哪些变化,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4、过渡:欣赏完美丽的天空,让我们走向远处的农田,去看看庄稼有什么变化吧?板书:农田5:、庄稼的颜色都有哪些变化?(看课文插图自读第三自然段)(1)作者抓住了颜色变化来写的,你看出来了吗?找一找。(黄、红、白)(课件出示金黄的稻田,火红的高粱,雪白的棉花。先出示单个特写,再出示整个的画面)(2)你能把下面句子说得比课文中的更美吗?课件出示句子:稻子()了,像——————————。高粱()了,像——————————。棉花()了,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也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填颜色进去,再想象一下像什么,这种颜色的庄稼像什么?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会说出想象的事物来。(3)如果你是农民伯伯,看到自己亲手种的庄稼长得这么好,你心里高兴吗?(指导朗读)6、过渡:走了这么远,看到了美丽的天空和五颜六色的田野,我们在草地上休息一下吧!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同学们在草地上做哪些有趣的事?板书“同学们”(1)指名读相关内容。(2)交流:同学们在草地上做了哪些有趣的事?(3)什么叫亮开了嗓子?都会亮哪些内容?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看孩子是否理解“亮开了嗓子”的意思,会不会运用这个词学生能说出来词语意思,也会运用,说明课文内容他理解了。(4)看到了美丽的景色,又能尽情的玩耍,能不开心吗?书上用“有的,有的,有的”把同学们开心的样子写下来了。再来读一遍。你会用它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