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2017.6.2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1.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B.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而且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没有松动,故AC项排除;据材料中“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可得出当时欧洲殖民者用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手工业品,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故B项正确;白银流入中国没有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故D项排除。2.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推动水利的兴修【答案】B【解析】材料中“革命作用”是指铁器为农业生产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铁器的出现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的前提条件,所以答案选D,A项说法正确但其不是农业发展的革命性变化的表现,BC两项与题意无关。点睛:本题易错项为A。考生可能没有深刻理解材料所述“革命作用”的含义,材料说明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铁”的革命作用也正是体现在它在生产关系上带来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下列现象不能反映这一结果的是A.徽商等地域性商帮出现B.大量农副产品投放市场C.长途间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农村集市贸易开始出现【答案】D4.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上述法律规定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D.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答案】C【解析】屠宰耕牛不属于经济活动,故排除A。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材料反映了明朝法律对屠宰耕牛的行为实施严惩,从侧面体现了耕牛对当时社会的重要作用,表明明朝时期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故选D。5.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D.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福建的人专门种植荔枝干者等销往北方,但他们也可以种植稻米,并不能说明他们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故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情况,排除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福建专门种植荔枝和甘蔗,销往北方,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比较强,故选A。人们对外国大米的喜好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D。6.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③商品经济发展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趋势图中看出,农业税基本在2000万两多一点,①正确;工商杂税增长较快达到将近6000万两,并超过农业税,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②③正确。故选B选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且从图中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这一信息,④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清朝的税收7.新航路开辟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出现了“商业革命”。下列各项属于“商业革命”的是A.西班牙、英、法等国纷纷进行海外探险B.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C.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