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旳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旳)1.黄梅戏《天仙配》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材料可知,讲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反而是中国古代人民过着清贫的生活,故①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来,故排除④;答案选B。2.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④且溉且粪,张我禾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特点。四个选项中的诗句或农谚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者总结的耕作经验。“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指的是在湿润的土壤中耕种是不好的,故①项正确。“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是说在六月通过“干田”可以使稻子长得更好,具体做法一般是在立秋之前放水晒田,故②项正确。“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说明了施肥对种庄稼的重要性。故③项正确。“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指的是耕种过程中既要灌溉又要施肥,这样庄稼才长得好,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即精耕细作,要理解精耕细作这一概念,精耕细作强调农民对农业生产积累的长期经验,注重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耕作方法的进步,及耕作制度的把握。3.下列哪一项发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的是唐代的曲辕犁,他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项是汉代的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曹魏时期的灌溉工具翻车,D项是灌溉工具筒车。所以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曲辕犁。4.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材料则显示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B.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D.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农业收益大大高于欧洲,C正确。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宗教黑暗统治不是欧洲单产低下的主要原因。A材料中未体现;BD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②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④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⑤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⑥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5.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