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中学生诚信教育教育案例沈俊林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案例:任教小学时班上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一位女生发现自己的手表不见了,焦急万分,哭哭啼啼地向我汇报。我一边安慰她,一边了解失窃前后的情况,发动全班的同学查找,却怎么也找不到。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位姓徐的男生可疑性较大,且曾经有过类似的行为。为顾及颜面,避免打草惊舍,抱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在处理时整个事件时避免说“偷”“窃”等字眼,只说班上有人手表不见了,希望各位同学帮助找找,能够提供线索的及时跟老师联系,如果哪个觉得好玩,拿了一下只要还过来,我们也不会计较。又分别找同学谈话,自然也包括那姓徐的同学,一番教育谈话……我冷不丁地问:“你看这手表一定不会少吧?”他猛地一愣,顺口答道:“不会少……”他涨红了脸,我追问一声:“那你知道在哪儿吧?”他赶紧摇了摇头。“哎,就请你帮助找找,你看人家都着急。”缓了一下气氛,我有试探着问,“你看明天一定能找出来吗?”这次他向我肯定地点点头。第二天,有人在讲台底下发现了,手表完好无缺,自然我也没有深究。我想这位同学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还是诚信占了上风。但是,任教初中来,多次遇上了班级中的失窃现象,我如法炮制,却不见多少效果。我明显感觉对手“狡猾”多了,哪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又有所顾忌,毕竟初中生的思想复杂多了,成熟老练多了。有些只能不了了之,而受害者自甘倒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隐藏得更深,我们也发现更多诚信危机。比如,相互抄作业的现象,考试作弊,说谎,检查作业不完成,冒充家长签字,向家长多要零花钱,偷偷上网吧打游戏……诚信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学生是学知识、讲文明的有素质的群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们的内心渴望诚信,社会更是呼唤诚信。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既有内在修养,又要求外在约束和规范;既是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教书育人,注重诚信。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诚信的人。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作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再次,发挥校园网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开发健康积极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高校一个新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自我管理,引导诚信。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学生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和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让学生创作诚信格言而自勉自律。实践教育,突出诚信。现阶段学校的诚信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诚信实践环节。学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诚信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诚信行为的机会;在专业见习与实习阶段重视对学生诚信实践的指导;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服务、劳动、调查、参观、宣传中传播诚信文化,宣讲诚信思想,学习诚信事例,实践诚信原则,塑造诚信品质。需特别强调的是,中学生诚信教育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家庭诚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实现对当代中学生诚信危机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