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主题1.(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39)(26分)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材料二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材料三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摘编自新华网(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10分)(2)根据图示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8分)【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美洲与亚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起);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球化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条件,依据材料一中“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以及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科技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以及所学知识从贸易路线、商人地位这两个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特征,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贸易路线可以从全球化的主导国家、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这三个角度分析;第二小问“应对”,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前期的中国分析即可,从清统治者的夜郎自大,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到受到西方侵略,被迫打开国门,被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3)第一小问新发展,依据材料三中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得出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据“……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得出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第二小问因素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以来外交角度、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等角度分析。【答案】(1)条件:政府重视,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空前繁荣;天文地理知识的先进或掌握季风变化);指南针的发明并用一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等(6分)特点:主要有亚欧之间的太平洋一印度洋海上贸易线、亚欧大陆贸易线和地中海贸易线;阿拉伯人、中国商人、意人利商人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商业受到东西各国的欢迎。(4分)(2)特征:以英国为中心,西方国家在全球化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