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知识归纳】一.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1.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的准备2.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1)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2)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确定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元方式3.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二届人大选举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人选3.三届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校本作业【基础练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是在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中央人民政府一次全体会议C.开国大典上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府的组成,充分体现了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在其成员中,属于民主党派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有()①朱德②刘少奇③宋庆龄④李济深⑤张澜⑥高岗A.①②④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③⑥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分别是()A.毛泽东、朱德B.毛泽东、刘少奇C..朱德、周恩来D..刘少奇、朱德4.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A、1953年B、1954年C、1955年D、1956年。5.1946年和1949年的两次政协会议的相似之处中不包括()A.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的B.两次会议的中心都是政权问题C.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D.民主党派都起了重要作用6.下列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上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中国人民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C.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D.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7.新中国主要是“新”在①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②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③开始朝着社会主义道路迈进④确立了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直接背景是A.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B.中共确定了建国的理论、路线、方针C.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D.全国人民拥护共产党9.第一次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论十大关系》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二者具有不同的阶级属性11.新中国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C.1959年第二届人大会议上D.1964年第三届人大会议上12.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宋庆龄【综合运用】13.阅读以下宪法条文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请回答:(1)以上条文出自哪部宪法?何时制定?取代了哪一部重要文献?(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3)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何重要影响?【开放创新】14.小红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的胜利。小明却认为: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遭受外来侵略,各个领域都处于落后状态,所以新中国的成立对于全世界来说,影响不大。你同意谁的观点?说说理由。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课时)【知识归纳】一.中国共产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