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自给自足D.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最能代表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是封建社会时期的农业。AB项是商周时期社会的耕作方式,主要工具是耒耜等耕作;C是原始农业耕作方式,排除C项;D项是在战国以后,铁制农具出现,牛耕产生,以铁犁牛耕为基础的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成为了主要的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2.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两头粗壮”是指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发展缓慢,“中间细长”是指民营手工业。所以答案选C。3.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不包括”,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A项排除。草市进一步发展,故B项排除。且“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政府对市场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商税在财政收入中比重大幅上升,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联系所学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不属于宋代,D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4.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A.商朝人善于经商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C.商鞅变法的规定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善于经商,留下了这个形象性的称谓,故A项正确;B项春秋时期的;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D项明清时期的。所以答案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朝商业的发展5.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A.徽商和晋商B.湘商和川商C.浙商和闽商D.粤商和鄂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势力比较强大的是徽商和晋商,故D项正确;A项中鄂商不是;B项当时势力都不强大;C项中浙商不是。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商业的发展6.清朝皇帝雍正在上谕中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根据这种思想所制定的政策是A.海禁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抑制兼并【答案】B【解析】略7.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一政策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自由放任D.闭关锁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故D正确。奖励耕织属于重农政策,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重农抑商属于国内经济政策,故B错误。自由放任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故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8.“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都确信,他已抵达亚洲”。事实上,他到达的是A.非洲B.美洲C.大洋洲D.南极洲【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到达美洲,B项正确。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排除A。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曾到达大洋洲,排除C。南极洲与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