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县实验中学2012届临考复习计划2012年高考临考复习,应以2012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为依据,以2011年高考江苏卷为训练模版(适当借鉴上海、广东、山东等地试卷),以巩固提升应试能力,提高学生答题得分率为目标,针对高考重点、难点,加强指导,科学训练一、明确最后复习备考的任务。1.引导学生整合基础知识。①系统化。让学生将分散在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便于记忆,提取,运用。②准确性。字音、成语、名句、题型、文体、步骤、技巧等,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理解深刻,不能有丝毫含混。实现“会”到“对”的提升。③灵活性。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即记得“死”,用得“活”。不仅适合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而且适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2.解决训练中的困惑。①答对了不得分。(规范)②答案内容相同,得分不同。(卷面)③训练会做,考试答错。(熟练程度)④考试时试卷做不完。(时间分配、熟练程度)⑤考试成绩起伏不定。(知识、能力欠缺)⑥书写失误、细节失分。(心态、熟练程度)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二轮训练中反思、总结、消除。3.突出重点实现增分。二轮备考的大忌是对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面面俱到,这种复习很难实现二轮备考的增分目标。为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安排备考重点:①试卷模块,根据易得分原则安排重点;②考点内容,根据试卷赋分值安排重点;③着眼增分,根据学生实际安排重点。二、做好三个思考分析。1.思考分析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①将今年的考试说明与去年的考试说明的同一考点相对照,对比其表述要求的变化,理解新高考的考试理念的更新如语文科文学作品阅读中出现的“多角度”“深层次”等提法,都会在高考命题中得到体现。②将2012年新版大纲与2011年考试大纲进行对比,明白发生了哪些变化,特别是具体考试范围,能力要求的变化。2.思考分析江苏卷高考题。高三开学之初,学生已经接触到了2011年高考试卷,但是,在做了大量的模拟试题之后,学生对新高考的题型、考查能力等会产生新迷惑,因此,最后复习备考,再一次思考分析2011、2010年高考试卷就显得十分必要。以免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的目标。(1)分析江苏卷:①横向比较。将2009年、2010年试卷2011年的试卷进行比较,找出三张试卷的不同点,思考这些不同点,我们在备考中怎样应对。②纵向比较。就某个考点,对2009~2011年三张试卷进行比较,找出同一考点的命题规律,或变化情况,思考应对“规律”、“变化的对策。③题型比较。归纳课标卷题型特色,针对近两年出现的新的题型,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答题的思路、方法、技巧。(2)分析地方课标卷:上海、山东、北京、广东、福建等地课标卷,对高考命题都有自己独特地探索,有些题型、思路,完全有可能被江苏卷借鉴。3.思考分析第一轮备考得失。(1)从“教”的角度反思一轮备考:①教学内容:哪些内容训练比较到位,哪此内容需要强化训练;②教学方法:讲练关系处理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③课堂效果:课堂训练有无足够的针对性,有无明确的目标,有无良好的训练效果。针对以上反思,制订相应的二轮备考对策。(2)从“学”的角度反思一轮备考。(主动开展多种样式的学情调查)①辅导时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学习的困惑;②印制学情调查表,了解学生的要求,渴望;③认真评改学生小练试卷,了解学生知识、能力,答题技巧方面的不足。根据学情分析,制订适合所教班级的训练方案。三、提高课堂训练效率。1.备考资料重组编。2考练形式多样化。学生手中有许多资料,如果简单地按某一本资料,毫无例外的讲下去,不仅讲不完,而且效果也不会太好。老师应该根据某节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手中现有的资料,进行筛选,筛选、甄别,取舍,补充,删除旧题、过于简单的题,超越考试范围的难题,同时,将别的资料上的新题、巧题补充过来,实现资料的重组编,提升训练材料的质量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第二轮备考过程中,学校会组织参加与外校的联考,月考、竞赛等考试,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筛选学生手中资料上的试题,开展适当的课堂考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