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县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C-12S-32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理量是量度物理属性或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量。下列名词中,哪个名词不属于物理量A.长度B.质量C.摩尔D.时间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最本质的区别是A.是否能透过滤纸B.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C.是否会产生丁达尔效应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OHB.H2SO4C.蔗糖D.NaCl4.0.1mol/L的Na2CO3的含义是A.1L水中含有0.1molNa2CO3B.1L溶液中含有10.6gNa2CO3C.将10.6gNa2CO3溶于1L水配成的溶液D.1L溶液中含有0.1molNa+5.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烧碱、液态氧、碘酒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C.干冰、铁、氯化氢D.空气、氮气、胆矾6.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一定要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才能避免危险行为的发生,下列行为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进入煤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节日期间,在开阔的广场燃放烟花爆竹C.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D.实验时,将水倒入浓硫酸配制稀硫酸7.量取10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用力振荡后静置,实验现象为A.液体分层,上层为四氯化碳层,黄色B.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紫色C.液体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层,紫色D.液体分层,下层为水层,黄色8.成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成语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木已成舟B.铁杵成针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9.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A.Na+K+OH-Cl-B.Na+Cu2+SO42-NO3-C.Ca2+HCO3-NO3-K+D.Mg2+Na+SO42-Cl-10.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11.设NA表示阿伏加得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molNH3所含有的原子数为NAB.常温常压下,22.4L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2NAC.在标准状况下,18gH2O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所含Cl-的个数为NA12.已知3.2g某气体的分子数目为3.01×1022,由此推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64B.32g·mol-1C.32D.64g·mol-11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CO32-+2H+=H2O+CO2↑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稀硫酸溶液:Ba2++SO42-=BaSO4↓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片:3Fe+6H+=3Fe3++3H2↑XYZA氧化物化合物纯净物B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C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XYZ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混合:Ag++C1-=AgCl↓14.某金属元素由氧化物转变为单质,则该金属元素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15.将30ml0.5mol/L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为物质的量浓度A.0.3mol/LB.0.03mol/LC.0.05mol/LD.0.04mol/L1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A.H2O+CaO=Ca(OH)2B.2H2O+2Na=2NaOH+H2↑C.3NO2+H2O=2HNO3+NOD.2H2OO2↑+2H2↑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17.(8分)纯净物根据其组成和性质可进行如下分类:(1)上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填序号)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2)以H、O、S、N、Na五种元素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物质,分别将其中一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填写于下表相应类别中: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化学式(3)从上表酸及碱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0分)(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CuCl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是最早使用铜及其合金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更最早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这是湿法技术的起源,是世界化学史上的一项发明。西汉《淮南子·万毕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