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人物主题1.(2015·重庆三峡名校联盟高考考前模拟·14)(20分)许多杰出人物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材料均来自课本)材料一材料二康熙帝诗文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图一,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中国最早在秦朝统治疆界到达了南海,居住此地的居民是哪一民族?秦朝是以何种制度做保障统治该民族、地区?(4分)(2)据材料一图二图三,请从民族关系角度说明它们存在着怎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何在?(4分)(3)据材料二回答,这首诗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综合三段诗文指出,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实施的措施有何突出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6分)【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北魏孝文帝改革;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伟大人物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民族,根据所学可知是南越。第二小问制度,根据图一可知,秦在南海设置桂林郡、象郡、南海郡。(2)第一小问趋势,图二、图三反映的是民族大融合趋势;第二小问原因,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来回答。(3)第一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二“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可以判断是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第二小问特点,第一段诗文体现的是坚决打击叛乱势力。第二、三段诗文体现的是加强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施以恩惠,笼络人心。(4)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角度回答。【答案】(1)民族:南越(越族);制度:郡县制(4分)(2)趋势:民族大融合;(少数民族的汉化汉族受少数影响)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谈到具体措施也行)(4分)(3)事件: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叛乱。特点:恩威并施(一方面坚决打击叛乱势力,另一方面有加强民族团结对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施以恩惠笼络人心)(6分)(4)启示:坚决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搞好民族关系;以平等、团结态度待之,凝成民族统一的坚固长城;既要武力维护国家统一,打击叛乱、民族分裂势力。更要加强制度建设机构设置。(言之成理者均可给分)(6分)2.(2015·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犬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材料二康熙帝(1654—1722)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摘编自《清史稿·圣祖本纪》(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路易十四、康熙帝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及其影响。(10分)【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伟大人物主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可知路易十四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根据“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又充防务”可知他加强军事力量,根据“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海岸”可知他积极发展商业和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