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A.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C.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D.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解析:选C。材料中三个时间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秦朝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注重政治革命,旧的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三个事件都推动了社会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故C项正确;D项仅仅局限于政治上政权的改变,不够全面,故D项错误。2.(2019·商丘模拟)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共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选C。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时期与土地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都强调工农的重要性,具有相似性而不是独创性,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故D项错误。3.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解析:选C。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宪法起草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知,这一举措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故C项正确;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治国方略,故D项错误。4.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各民主党派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阶级联盟。1956年初,中央认定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201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出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种变化表明()A.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没有变化B.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与时俱进C.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D.中国社会政治环境长期稳定解析:选C。由材料中央不同时期对民主党性质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民主党派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了中央对民主党派性质的认定,没有涉及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中共对民主党派性质的界定不断变化,而这一变化的从属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在中国不同时期,对民主党派的性质认识各不相同,没有涉及当时社会的稳定程度,故D项错误。5.(2019·吉林高考仿真卷)学者张辉指出:就中国来说,大部分地区的人民长期生活在专制制度之下,人们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而缺少地方主权意识,这一现状也为行政区划的进一步优化改造提供了便利和可行性。这主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符合中国具体的国情B.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C.突出地方自治的特点D.实现民族平等的目标解析:选B。材料的关键信息有“长期生活在专制制度之下”“缺少地方主权意识”“为行政区划的进一步优化改造提供了便利和可行性”等。由这些信息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因素。“中国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