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一历史(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80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100分。2.试卷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清楚,酌情减3-5分,并计入总分。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习惯养成总分内容中国史世界史图片解析卷面整洁100分分数5644123-5分第Ⅰ卷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C.分封制受到冲击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2、汉语对长辈和晚辈的称谓,非常强调突出辈分,注重“尊卑有序”,常会出现有些年龄大的人称呼比自己小得多的人为“爷”“叔”等现象。这反映了A.古代任用官员不拘一格B.宗法观念对现实生活的影响C.上下级官员间官官相护D.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严重削弱3.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4、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B.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行省的长官由选举产生D.行省制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5.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征是A.以加强皇权为主旨B.重要机构没有变化C.宰相一职从有到无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6.叶文宪先生认为“中国历史没有上帝(西方意义上的)只有皇帝”,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西方古代政治体制不同B.中西方古代政治相互交流甚少C.中国古代政治与神权无关D.中国古代政治核心是君权至上7.有学生在学习明代内阁制相关知识之后,提炼出下图所示要点。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具有临时性色彩B、是最高决策机构C、并未真正设立过D、无权干预六部事务8.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这反映了A.直接民主会损害民主自由B.公民道德素质的下降C.古希腊缺乏法制传统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9.“它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陪审员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作商量。”材料中的“它”在雅典最早出现于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里克利时期10.《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B.内容广泛且条文清晰C.规定了严酷的债务奴隶制D.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11.下列最适用于图4(罗马帝国疆域图)区域的成文法律是A.习惯法B.万民法C.公民法D.自然法12.《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图4·内阁阁臣无定员,有时三四人,有时六七人。·内阁无僚属,所有内阁成员都另有本职,入阁只是兼差。·整个明代,内阁和六部没有统属关系,法律上没有内阁领导六部的规定。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这表明《权利法案》的实质是A.确立了国王“统而不治”地位B.以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力C.完善了英国的王位继承制度D.以不流血的方式过渡政权13.“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14、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A.“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B.“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C.“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