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高考试题引言分析1.引言指出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状态,社会动荡不安。②分裂战乱中,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③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的新成就,都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创造了条件。④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又一时代特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⑤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在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2.引言纵览了同一时期的外部世界。①这一时期,西欧正处于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的时期。②罗马帝国(大秦)分裂,而后西罗马帝国灭亡,一些日耳曼人先后在此建立了许多封建小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最为著名。从此,西欧跨入了中世纪。③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社会较稳定,经济较繁荣。④西亚、中亚地区一带的波斯萨珊王朝取代了安息。印度的笈多王朝统一了印度大部分地区,封建关系在印度开始形成。⑤东亚的朝鲜、日本也各有发展。高考范围3.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①江南经济的发展②屯田制、均田制(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①科学技术②玄学③道教与佛教④唯物论思想家⑤文学和艺术以往高考试题(一)全国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3.下列对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A.军队战斗力不强B.军事指挥不当C.攻打东晋不得人心D.游牧民族不习水战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4.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A.鲜卑B.匈奴C.羌D.氐5.曾连续有六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今天的D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二)上海卷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6.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B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段的要求8.“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所造成的直接社会后果,相似点是DA.封建王朝走向衰落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地方出现割据势力D.生产破坏人民遭殃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7.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A.鲜卑B.匈奴C.羯D.氐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5.“豪人之室,连禁数百,青田满野,奴婢千群,待厨万计,……琦路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文中“豪人”指当时的BA.封爵将领B.豪强地主C.僧侣贵族D.江南巨贾(三)广东卷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41.简述我国古代水稻种植情况的发展变化,(7分)并说明其原因。(6分)41.答案要点:(13分)①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已种植水稻。(1分)南朝时期,水稻栽培种植技术有了提高。(1分)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不断推广种植。(1分)南宋时,水田增加,苏湖地区稻米产量很大。(2分)明代南方种植双季稻(三季稻)。(2分)②原因:兴修水利;政府提倡推广;中外经济交流,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的提高。(6分)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5.下列事件中,没有中原王朝皇帝直接参与的是BA.白登之围B.淝水之战C.靖康之变D.土木之变34.我国古代曾多次发生大规模人口流动,原因不尽相同。试按三种不同的流动原因各举一例,并分别阐述其影响。(15分)34.答案要点:(15分)政府移民实边:如秦迁徙内地人民到河套地区等。少数民族内迁:如西晋末年五族内迁等。躲避战乱:如西晋末年北方人迁往南方等。向海外谋生:如明清时期许多中国人到南洋等。评分说明:各次人口流动的影响不尽相同,答案只要符合史实,叙述成理,即可给...